在家里健身是艾森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
阿尔在打桌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许多身处异乡的中国人每到节日都会想起的一句话。随着绍兴越来越国际化,世界各地游客、客商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这座古城。外来客人融入绍兴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有人说,年轻人的适应能力强,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能很快融入。那么,那些不远万里来到绍兴的外国老人,又是如何适应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他们在绍兴的晚年生活过得好不好?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在绍兴的外国老人。
一位波兰老人的江南情结
他因为生意而来到中国,又因为生意选择了绍兴,虽然年到古稀,却从来没有缺少浪漫的心。在他的心目中,绍兴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和他的家乡很像。他跳广场舞、健身、喝咖啡、爬山……过着与绍兴老人一样的生活。
一次生意 促成定居
听说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已经在绍兴生活了两年的艾森(全名艾森·鲁迪克)在电话里有点紧张,这位来自波兰的73岁老人说:“我只是个简单的生意人,并不想出名,可否只写的我兴趣爱好!”
中秋节前夕,记者敲开了越城区润和庄园一处别墅的大门,艾森早已站在门口,看见记者就迎上来连声说:“你好,你好!”出发前就知道艾森的中文说得很棒,彼此的交流完全不需要翻译。
2010年,65岁的艾森因为儿子的生意重心转到上海,便跟随孩子来到中国,在上海一住就是5年,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代替儿子到柯桥考察新的办公区域和一部分客户,才开始有了在绍兴生活的念头。“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城市,其实我在波兰的家乡也是个精致小巧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有文化底蕴,可以给我更多想去走走看看的欲望。”身穿红色格子衣服的艾森说。
颇有绅士风度的艾森身高180厘米,红格子衬衣、牛仔裤的装束让他看起来异常年轻,眼神明亮、清澈,脸上总是浮现着若隐若现的笑容,透着一股诙谐,甚至一点顽皮。他说一开始来中国本不想常住,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就留了下来,“我本来打算在上海帮儿子一年,我们的企业是我建立起来的,上海的客户多数是我过去建立起来的关系,所以到上海开公司的时候,儿子就把我拉了过来。”来到上海后,艾森在公司坐镇,2014年他因为心脏病突发被送进医院抢救,病愈后才真正脱离了忙碌的生意。
2014年康复之后,他就开始了中国游。他去过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云南等地。2015年年底自驾来到绍兴,以旅游的名义来考察生意,这里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深深吸引了他,让他萌生了在这里定居的念头。
一种情结 融入古城
在很多时候,艾森也会想念自己的家乡,每次想起家乡,他就喜欢去仓桥直街走走,因为家乡的小镇上也有这样的小弄堂,最适合骑着自行车缓缓前行。“这是我来到绍兴感觉比较不同的地方,我们那里骑车是非常休闲的生活,但到了这里觉得每个骑车的人都很快,有好几次我都需要站在路边等待这些骑车人过去。”艾森也爱骑车,但不买车,而是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他会从城南骑到城西,也可以从柯桥骑到越城,这是他最喜欢的健身方式。
晚餐后他会到名人广场走走,那里有许多跳广场舞的团队,有好几次他心血来潮,就跟着大家一起跳舞。他也喜欢在那里聆听软糯的越剧,兴致来的时候还会合着拍子摇头晃脑,他说:“我觉得绍兴的戏剧很美,我曾经想去学一学,但学不会,发音不行,说话都不顺溜,想唱好就更困难了。”其实艾森的中文水平来中国前就已经很好了,因为需要洽谈在中国的外贸生意,有语言天赋的他特意找了一名汉语老师在家教学,所以来到中国后基本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可他也表示,到了绍兴后,听不懂绍兴话,有时候他特意去一些公园听大家说话,现在已经能说几句简单的绍兴话了。
对于艾森来说,来到绍兴后,有时候还是会有孤独感,他说:“我走在路上好多人会看我,觉得很稀奇,怎么一个老头子也来菜市场买菜,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孤立的感觉。”为了消除这样的孤立感,艾森也想了许多方法,最终还是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自己的“老乡”,有时候也会离开绍兴一段时间,去其他的城市走走看看,但不能超过10天,久了就想回绍兴。
艾森喜欢绍兴,所以对于他来说,这段异国的定居生活是值得自己放开心胸去接受的,因为这里和自己的家乡很像。这或许就是他所说的江南情结吧。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外国老人都不需要为子女带娃,过的都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可69岁的阿尔并不如此。早年离异的他一直独居在土耳其。儿子到中国留学后娶了中国女孩,并在中国长期定居了。直到他60岁的时候,儿子一个十分急切的电话结束了他独居的生活,开始享受起晚年的天伦之乐。
一个电话 漂洋过海
2009年的某个早上,熟睡中的阿尔被一个电话吵醒,“爸爸,丝丝住院了,我们在中国绍兴,没有老人在医院照顾孩子,你能来帮我们一段时间吗?”儿子阿提夫在电话里颇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当年父母离异的时候,他选择跟随了母亲,可在最需要的时候,母亲却因为改嫁而去了俄罗斯,他能够想到的就只有自己的父亲了。
对阿尔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消息,却也是非常开心的。他说:“我和儿子、儿媳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厚,只有结婚的时候我才去了趟中国,孙女出生后,他们带回来给我看过两次,小姑娘特别可爱,我也很希望留在他们身边,所以马上办理了一切手续,来到了绍兴。”
阿尔来到绍兴时,孙女已经康复出院了,儿子和儿媳却依旧想让他留下,为此更换了一套更大的房子,还为他布置好了房间。现在他们的家就在柯桥区瓜渚湖畔,因为阿尔爱打桌球,所以在健身房里还有一张球桌,父子俩有时候就去那里切磋一下。
“我现在是很幸福的,每天接送孙女上小学,儿子对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放心,儿媳是中国人,对这里也了解,不懂的问她就可以了。”豪爽的阿尔笑着说,经过长年的生活,最让他觉得难过的饮食问题也已经解决了,他已经学会吃咸菜、梅干菜,还能够自己做上一碗绍三仙。
因为热心 闹过笑话
阿尔说,来到中国,除了语言障碍,就是生活习惯不同,让他很是苦恼。他们家的邻居是一户特别爱干净的本地人,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会把垃圾拿到门口放着,等到下楼的时候,邻居会随手拿下去。有几次他出门刚好看见了,就会顺手把两户人家的垃圾都带下去扔掉。有一次晚饭后,他开门就看见邻居家门口又放了一个塑料袋,他就顺手提到楼下扔进了垃圾桶里。谁知到了晚上10点多,邻居敲开了他家的门,指责阿尔拿了自己的东西。由于子女都不在家,语言沟通出现障碍,阿尔只好一直保持着微笑,还连连点头,在邻居的眼里,那就是对什么“指控”都“承认”了。
随后,物业负责人也来到了阿尔家,要求阿尔进行赔礼道歉,并要求把拿走的物品交出来,否则就要报警处理。正当他觉得为难的时候,儿媳回来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后,直接带着邻居到了楼下的垃圾桶里,捡出了那袋物品。邻里之间的误会虽然解除了,但自那以后,阿尔就再也没有帮助邻居倒过垃圾。
他说:“我没有想到她把要用的东西放在门口,我以为这里就是放垃圾的。”他说这只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问题,从他来到绍兴后,每个人都对他很友好,好几次,他带着孙女去星巴克,还有不少年轻人给他们让座,这是值得赞扬的。现在他正跟着孙女努力学习中文,因为经过几年的生活,虽然已经会一些简单的交流,但学得不是很好,他想要完全融入这个城市。
一位苏格兰老人想好好体验绍兴文化
约翰教授生趣动人的讲课方式,让学生们爱上了他的课堂
近年来,古城绍兴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人士前来游览观光,其中不乏一些学识渊博的退休老人。他们在短暂的驻足停留后,最后选择在这座城市继续他们的事业和生活。约翰,来自苏格兰的一名外籍教师,就是其中一位。
喜爱教学 热爱绍兴
初次与约翰教授见面,是在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的课堂上。记者悄悄从后门进去,只见一位身穿黑色衬衣的老人正神采飞扬地在讲台上讲解一些有关英语口语的知识点。台下的学生专心致志,积极主动地配合着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记者也由此重温了一下大学课堂。
约翰教授来绍兴已经两年了,这也是他在中国的第7个年头。教授表示,他之前在河南大学任教,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绍兴。“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想体验和了解不同的城市文化。”约翰教授调皮地一笑,“当然啦,这里的工资待遇比较高,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他表示,越秀的教学设施、生活环境以及治安管理都很好。“我非常喜欢绍兴的自然环境,这里很干净,有树有湖,像一个公园一样。”教授说,“这里的生活节奏刚刚好,相比上海那些大城市,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更适合我。”当记者问到他有关教学的问题时,约翰教授也提出了他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学生给予学习更大的热情,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的目标。”他表示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很享受传授知识以及自我学习的过程,所以他十分期待他的学生向他提出疑问,给他挑战,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大家共同进步。
融入改变 适应生活
与约翰教授一起吃饭时,记者夸奖他筷子用得很娴熟,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表示刚来中国的时候,用筷子的确是他的一大难题,但是用的次数多了之后,慢慢地也就学会了。一般来说,身在异乡,饮食差异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不过对于约翰教授而言,当地的饮食文化给他的是惊喜。“我很欣赏绍兴人的做菜方式,”他笑着解释道,“因为我认为蒸或者煮的烹调方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本身的营养物质。”据记者了解,闲暇时间,教授经常会去超市买一些蔬菜和水果,自己在宿舍烹饪一些喜欢的菜肴。从“刚来的时候没有什么认识的人,经常自己一个人呆着房间里,觉得很孤独”到“现在和不少学生还有同事熟络了,他们很乐意帮助我”,约翰教授逐渐适应并且融入了绍兴的生活。
课余时间,教授通常在宿舍自学汉语。在采访过程中,他会经常蹦出一些中文词汇,足见他对学习中文的热情。约翰教授表示,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去逛一逛绍兴的各种人文景观,了解一些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与背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