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虞“108社区”“绍兴关注”等线上平台,以及不少市民的朋友圈内流传一件“怪事”,称上虞区上浦镇夏家埠村一位亿万富翁的父亲出殡,送殡人员送到山脚的每人给300元,很多人因此不去上班而来送殡拿钱,并且配有人山人海的出殡小视频和照片。
图文并茂的“关注”引发热议。有人说,为何不早点说,也请个假去送送。也有人说,早知道这样,拉几车人过去。还有人算账说,这样的排场,没15万元拿不下来。当然也有人说,这老板对村里贡献不小。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昨日,记者专程前往该村进行调查。
众村民为夏家喊“冤”
夏家埠村位于曹娥江江东畔,距上虞城区20公里左右。2014年6月东山大桥建设落成后,1500多位村民才彻底告别出行靠摆渡的日子。
在村委办公楼旁边,58岁的村民夏大姐开了一家理发店,店内聚集了不少前来理发和聊天的村民。一听说记者的来意,爽直的夏大姐说,网上所说的情况与事实相差太多了,因为她整个过程都在现场,“夏老板夫妻俩为人都很好,你去村里随便打听好了。”
据夏大姐说,夏老板92岁的父亲几天前去世,出殡日定在10月17日。
早上7点钟左右,出殡队伍出发,也没哭灵什么的。“但送葬的人确实不少。”夏大姐说,因为夏家有兄弟姐妹5个,亲戚朋友本来就多,但除了亲戚朋友外,也确实出现了不少外村人。“按我们这儿的风俗,高龄老人出殡时接个杠走几步,有‘接福’的含义。”夏大姐说,由于人多,夏家决定不让人接杠,以免发生意外。
69岁的村民徐秋花说,自己长年肠胃不太好,一直想通过接杠来接一下福,她也是这次个位数接杠人中的一个。她告诉记者,因为众人都知道夏家老板大,按当地的风俗,接个杠,主人家要拿出香烟等犒劳一下大家。后来因怕接杠人多会出事,取消了接杠。“夏老板人好,很多人自愿前来为其父送葬,他也不好拒绝。”徐秋花接着说,“他家好事做惯了,光建东山大桥就出了109万元。”有村民告诉记者,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拿到夏家的“新春红包”,这一拿已是多年。徐秋花说,现在科技发达,微信一转,全世界都知道了,但这样片面的说法还是会让好人“受伤”的。有村民甚至猜测,报料人可能是因没拿到钱心不甘而进行的一种网络发泄。
84岁的夏张多老人告诉记者,他没有看到夏父出殡的场面,但夏老板给的“新春红包”他已经拿了整整10年。而且,不光建村公共服务中心夏老板带头捐款,造路、让村民喝上小舜江水等他样样没落下,这些年夏老板为村里做了许多桩好事。
村民们告诉记者,夏父出殡后,白事是在村文化礼堂内办的,一共38桌,桌数不算少,但也不是最多的。
为全村公益事业前后捐了300万元
在村公共服务中心落成捐款栏中,记者看到,103.8万元的捐款中,夏老板带头捐了18万元。
夏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夏国祥告诉记者,村里的乡贤文化建设很不错,很多事业有成的村民反哺家乡已是常态。到目前为止,这位50多岁的夏老板是向村公益事业捐款最多的乡贤,粗略计算已达300万元左右。
夏国祥说,夏家的这件事与网上“流传”的说法出入较大。“当时看到这么多人自发前来送葬,他赶紧与我商量,怕众人抢着接杠会控制不住场面,还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决定不让人接杠。”夏国祥说,许多村民自发前去送葬,夏老板也觉得过意不去,最终决定,给在场的送葬人员每人发300元,聊表心意。不想这事在网络上演变成了另一种版本,让人始料未及。
记者随后找到夏家在村里建造的住宅,确实比较气派。夏老板的妻嫂告诉记者,不凑巧,夏老板夫妻俩因公司有事已返回上海。据她说,夫妻俩十分勤劳,在上海打拼多年,终于有了一些家业。而在村委会的能人榜上写着,夏老板做一行爱一行,当年从建筑业起步,现在担任上海一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晚报快评
中国地大物博,一村一地大多有自己的风情习俗,在夏家埠村发生的这起风波中,既能看出积极的一面,也能看出需要革新的地方。
夏老板致富行善,反哺家乡,村民也对其家庭充满感恩之心。村民们自发为夏父送行,就有感恩和奉行孝德的成分在里面。这是值得颂扬之处。
需要革新的地方在于,“接扛”的旧俗需要推陈出新。当地村民认为,夏家子女对老人极为孝顺,为夏老板的老父亲“接杠”,是“接福”,也让自己沾点福气。这虽然是流传已久的习俗,但本质上是一种迷信,不值得提倡。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应该结合当下正在各地进行的“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等活动,创新载体和形式,扬弃旧习俗,树立新观念,运用文明祭奠活动取代“接杠”等传统习俗。
对夏家来说,不必受网上误传而增加“懊恼”情绪,要一如既往地反哺乡梓。而村委会也要充分利用乡贤力量,更好地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建设文明新风尚。
(栗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