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天,外面下着冷雨,诸暨市大唐镇雍平路杨才贤的家里,暖意融融:丰盛的菜肴围着一只大蛋糕,“女儿”们在厨房里煎炸烹炒,几个小孩在书桌前叽叽喳喳……
这个大家庭有个传统:13个成员,一年中13场庆生,都由大家众筹完成,每人30元。而这天的主角,是9岁的“外孙”小坤。
下午3点多,3个小“外孙”和“外孙女”由“外公”从学校接回,赶紧写作业;暮色降临,3位“女婿”匆匆赶到,他们的神情欢乐而满足。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住着老杨一家和3个无亲无故的女工的家庭。他们彼此认下“父女”、“母女”关系,多年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成了名副其实的“温暖一家人”。
不成功的“老板”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杨才贤起个大早来到大唐劳务市场,在寒风中举着招工牌子。他刚刚买了4台袜子缝头机,因为招不到工人,嘴上都急出了水泡。
老杨的故事要从更早时候讲起。36年前,20出头的他跟着工程队去荒凉寒冷的青海龙羊峡水电站打工,眼看要发工资了,包工头却跑路了。
回到诸暨,一无所有的杨才贤东拼西凑13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跑运输,还没开始赚钱,车被偷了。
这个诸暨男人再次站了起来,借来8000元钱买了几台袜子缝头机。
当时是1998年,大唐镇上到处都是袜厂,缝袜头不愁没生意,但当时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个钱不好赚。”说的是招工比登天还难。
杨才贤在大唐劳务市场举了大半个月牌子,一个人也没有招到。一直到第20天,他快要绝望时,迎面碰上了3个拖着大包小包的打工妹,她们是从附近草塔镇上的袜厂辞职出来的。杨才贤像捡了宝一样把她们请到家里,让妻子煮了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放上足够多的辣酱,又给她们准备好洗脸的热水,让打工妹们在这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靠着这3个打工妹,杨才贤的作坊开工了。两个月后的年底,付清工资后,他还赚了1000块钱,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这年过年,杨才贤和妻子开了400公里路的车把女工们送回江西老家,顺便看望他们的父母。
结果,春节后,不仅这3个打工妹全部回来了,还带来了11个老乡。小工厂顿时热闹起来。只要有工人,就有订单。第2年,杨才贤赚到了1万多块钱。
在最兴旺时,厂里女工一度达到35个,都是你带我、我带你带过来的。到2000年,杨才贤用积蓄的3万块钱,加上从妻舅那儿借的10万块钱,在大唐镇上买了块地皮建房,让老是搬来搬去的工厂有个稳定的落脚点。
可惜的是,随着袜业生产加工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2007年,袜厂搬到新房的第3年,老杨实在撑不下去了,决定关停工厂。
这些年,虽然企业越办越难,但老杨对打工妹们始终充满感情。他总觉得她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自己,一定要尽己所能善待她们。转眼姑娘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们也已习惯了诸暨的生活,不愿意再回老家。怎么办?杨才贤想了一个主意:牵线搭桥,让她们成为诸暨媳妇。
前前后后,杨才贤一共帮助13个打工妹在诸暨找好了婆家。最让他欣慰的是孤儿曾发秀,这个从小没有受过教育、沉默寡言的女孩,如今经过夫妻俩共同努力,住进了洋房、开起了轿车,性格也开朗了不少。
打工妹的“老爸”
帮打工妹们组建家庭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老杨还扛起了为她们的生活“保养”的责任。
老杨还记得,6年前的一天,已经出嫁的曾海华哭哭啼啼来找他,说是要离婚。一了解,问题出在男方。这几年,小曾婆婆从生病到去世,医疗费花了15万,都是借的。而她丈夫缺乏经济头脑,对赚钱不怎么上心。
老杨分析问题后进行了劝说。他觉得这个家庭当务之急是要努力赚钱,把债还清。下转第8版
最美浙江风尚绍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通过自己的关系,给小曾在一家批发部找了份促销送货的活,又介绍她丈夫当司机。这下,夫妻捆绑着上班,老公想偷懒也不行了。他还给他们制定了还债计划,每个月7000元,由妻子督促实施。
为了让他们安心上班,同时方便“监督”,他让小曾一家搬到自家楼上居住,小曾儿子的接送和作业则由他全包了。
“我儿子很调皮,老师把他调到教室最后面。杨爸知道了就去交涉,说正因为顽皮,要坐到最前面。老师觉得有理,答应了。”小曾说,杨爸知道必须把儿子的成绩搞上去才能让老师服气,于是他每天狠狠抓,儿子每门功课都考得很好。现在儿子性格变温顺了,还每天给“外公”打洗脚水。
曾海华的幸福生活让小姐妹曾石金羡慕。曾石金的丈夫做水电工,平时很忙,顾不上孩子的教育,于是她软磨硬泡也住进了这个大家庭。后来,另一个女工曾发秀也知道了。发秀说:“杨爸你要公平,她们住得,我也住得。”她也带着家人搬了进来。
如今,这个十几人的大家庭已经共同生活了6年。日常费用由每家凑份子钱统筹安排。“我们从来没有闹过不愉快,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曾石金生了二胎,曾海华就自觉地多承担家务。曾发秀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就悄悄多出一点“份子钱”。杨才贤的妻子在牛奶配送公司上班,工作强度大,几个“女儿”做菜涮碗都包了。几个小孩子跟杨才贤特别亲,前一分钟刚被“外公”打过屁股,下一分钟就粘上去了。
爱管事的“群主”
在遍地都是老板的诸暨大唐镇,杨才贤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他是多个歌友群、文学群、爱心群的群主,平时不是在文艺演出,就是在献爱心。
很多人问杨才贤:“你图什么?”在爱心群成员戚海萍眼里,“杨哥”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人。只要他一声令下,群友们再忙都会响应。“他经常组织活动,看望孤寡老人,给残疾人送戏到病床前。有时候那些孤寡老人需要买药了,打电话给他,他半夜三更都会送过去。
那些没有住在一起的“女儿们”,也让杨才贤有操不完的心。
“最怕她们突然来电话,只要接到谁的电话,一般都是碰到难题,需要我撑腰出主意了。”杨才贤说。
老杨也有遗憾。嫁到五泄下朱村的曾华香,几年前离婚了。原因主要是公婆总觉得媳妇是外地的,怕她不安心,限制她与他人的来往。曾华香郁结在心,最终和丈夫分开了。“如果当时我能在旁边劝解,说不定还能挽救。”老杨说。
杨才贤的“文友”、诸暨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卫明说:“杨才贤半生坎坷,遭受过许多挫折与不公,生活欺骗过他,而他却以德报怨,依然像一团火。他的经历让我想起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妻子周江英说老杨:“他是一个不贮财的人,最大的财富是身边有一大群朋友。”确实,一直到现在,杨才贤还靠微信销售其他袜厂库存等赚点生活费。妻子也全年无休,早出晚归打工。儿子即将大学毕业,但老杨说:“我没有能力为儿子买车子和房子,我最大的财富是付出真情,让身边的人一个个生活得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