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黄金一代重聚绍兴,部分教练、领队及队员合影。郭晓炜 摄
浙江在线1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佳佳)今年5月,女排名将赵蕊蕊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一张与恩师陈忠和的合影,并温情配文:陈指导和他的闺女们。今天,陈忠和与他的“闺女们”在绍兴再度相逢。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时代传承弘扬女排精神”的座谈会上,著名中国女排队员周苏红、赵蕊蕊、魏秋月、殷茵,两任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俞觉敏,女排精神第一位记录者传播者鲁光、央视“名嘴”韩乔生以及多位资深排球迷齐聚一堂,回顾峥嵘岁月,畅谈女排精神。
浙江人的女排情缘
很少有体育项目,拥有过女排这样的辉煌。从80年代的五连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逆袭夺冠,荣耀无数。
无数个可被载入史册的高光时刻,汇聚成中国女排的传奇故事。“女排精神”从一支队伍串起整个时代,并在此后数十年被人们反复咀嚼回味,历久弥新。
浙江人的女排故事,要从绍兴的女儿陈招娣说起。可能很多70后、80后初中时都学过一篇课文,叫《苦练》,说的就是陈招娣这一代女排队员的故事。1981年,陈招娣和队友郎平、张蓉芳一起为中国女排夺得了首个世界冠军,成为老女排五连冠的象征符号。
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的首位女将军。
这一年,有一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这本书的作者是浙江永康籍《体育报》记者、后来担任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的鲁光。凭借报告文学《中国姑娘》,鲁光成为宣传女排精神第一人。“不是我书写得好,是我沾了女排精神的光。女排精神是不会过时的,永远都在激励着大家。”鲁光说。
昨天,陈招娣的侄女陈素琴也来到现场。受姑姑的影响,陈素琴如今也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读到《中国姑娘》里关于姑姑的那部分内容,她声音都哽咽了起来。
一起奋斗的岁月最难忘
1999年,从浙江长兴走出来的小镇姑娘周苏红入选国家女排,怀着对前辈“陈阿姨”的敬仰,开启了她自己的拼搏人生。“我就是一个从小镇走出来的姑娘,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源于两个字:奋斗。和我的女排战友们一起奋斗的岁月,是我永远难忘的回忆。”
那一年,和周苏红一起入选中国女排的,还有18岁的赵蕊蕊。两人年纪相仿,一个打接应,一个打副攻。进队之后,两人被分在一个寝室,成为一起住的时间最长的室友。
冯坤,刘亚男,周苏红,赵蕊蕊……大家看着这些年轻的小姑娘,一个个初生牛犊,面孔生疏,不禁担忧她们能否扛起女排的大旗。谁也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年以后,她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女排黄金一代。
“我们那支队伍没有球星,没有一个标杆性的灵魂人物,大家都是靠着自己扎实的技术,和团结一心的拼搏,去把每一场比赛打下来。”2000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后,陈忠和开始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当时姑娘们一周六天半的时间都在训练。”陈忠和回忆道,身边的两个“闺女”周苏红、赵蕊蕊立刻俏皮地“更正”:“还要再加两个晚上。”
“我做教练的时候并不被外界所看好,所以我们就只有用更加艰苦的训练去拼成绩,但可能也正是这样,大家才特别团结,每当大家回忆起那段岁月时,就觉得特别珍惜。”陈忠和说,他给自己当主教练时的表现打80分。
当天来到现场的还有2004年奥运会女排成员——两位领队徐利、李全强。快人快语的周苏红透露了一个三人之间的小秘密,当年奥运会夺冠后,女排姑娘们默然发现这三位老战友躲在角落里“抱头痛哭”,这是喜悦的泪,也是并肩作战经历风雨后的胜利的泪。
黄金一代落幕 女排精神永存
魏秋月是踩着黄金一代的尾巴进的国家队。2008年,魏秋月作为冯坤的替补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这位被称为“女排最美二传”的天津姑娘在伦敦奥运会后险些因伤病退役,流着泪说了一句“希望下辈子有副好膝盖”,转头又养好伤上了赛场,并为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金牌立下大功。
2008年,赵蕊蕊宣布退役,并从解放军队转业。2013年,周苏红退役。女排黄金一代逐渐落幕。
周苏红退役后,赴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五系副主任,如今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魏秋月2017年退役后也走上了仕途,并且路径与周苏红神似,现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副院长。
而赵蕊蕊则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完成了职业的360度大转变,如今已经出版了三本小说,成为中国身高最高的女作家。“运动员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优秀的运动员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但是可能很少有运动员会考虑选择作家这样一条路,所以不是他们做不到,只是没有选。“
殷茵和周苏红一样,是从浙江队进入国家女排。她弹跳好,强攻出色。2005年,殷茵退役。三年后,这位已经离开赛场三年多的“妈妈选手”,放下还没满一周岁的儿子,毅然回归排球,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如今,她的岗位是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大球系副主任。
2010年,在王宝泉辞去中国女排帅印之后,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临时决定,助理教练俞觉敏担任代理主教练一职。去年,年近天命的俞觉敏回到绍兴老家,担任绍兴市排球主教练。在他每天带学生训练的场馆里,挂着显眼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学习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不会过时,女排的感情更不会。这几年,黄金一代的女排姑娘们每年都会聚聚。“因为陈导(陈忠和)的生日在中秋节,这几年每年中秋,我们都会聚聚,一起去看看陈导。“周苏红告诉记者,每次他们聚会的时候,总会聊到以前一起在国家队的事,那时的酸甜苦辣,如今都只剩怀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