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志愿者找到一份60多年前的法院判决书,七旬老人喜极而泣
2019年02月21日 09:23:31 来源: 绍兴网-绍兴晚报 记者 高建峰 见习记者 章斌

  近年来,市民养犬热逐年升温。同时,无证养犬、遛狗不牵绳、随地便溺、乱吠影响居民休息甚至咬人致伤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不文明养犬行为已成为城市文明推选过程中一个痛点。为此,今年我市将有几大“动作”,致力于增强“管控+服务”。构建联合管控机制,治理“狗患”将成为一种常态;设立“免疫、登记、办证一站式服务点”,解决犬类登记、疫苗注射等“老大难”问题;扩建流浪犬收容场所,改善犬类收容条件,等等。

  ■小区走访

  “狗患”随处可见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越城区二环内的昌安新村小区。

  下午2时许,一名七八岁的男孩在大人的陪同下,正牵着狗绳遛狗,小狗直接在草地里大小便。居民裘女士说:“大家出来遛狗,有时就是为了让狗在外面大小便,很不文明。”保安王先生告诉记者,小区草坪上经常有狗屎,好多居民来投诉。他向养狗业主多次提出意见,希望狗主人能随身带纸把狗屎捡起来,但一直无人理会。

  黄女士也向记者抱怨小区的“狗患”。据她讲,他们单元的底楼住户养了4条大狗,一次她带着8岁女儿外出,一只没有套绳的大狗突然追了出来,狗主人站在一旁不加阻止,她的女儿被吓哭过好几次。

  对“狗患”更有怨言的还有章先生。“前几天,我在小区里散步,被一条土狗咬伤了手。”章先生说,问了半天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只能自认倒霉,去犬伤门诊自费打了狂犬疫苗。

  ■“狗患”现状

  犬伤门诊日均接诊21例

  记者走访市区公园、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发现不少人直接将宠物狗带到公共场所,给他人和公共环境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东盛农贸市场,记者看到不少人牵狗走进市场。有市民表示,经常看到狗在市场内狂叫惊吓到顾客的情况。“有些狗还掉毛,容易传播疾病。”居民李女士对记者说。

  在相对封闭的商场、超市,工作人员对宠物狗早已司空见惯。虽然他们要求宠物不准入内,安保人员也会劝阻,但主要针对大型犬,小型犬则很难劝阻。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养狗人士都爱说自家的狗不咬人。然而从去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仅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犬伤门诊就收治犬伤患者达7699人次(平均每天21例),最高一天接诊达到55人。

  公安部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从去年至今,我市涉犬类报警总数7787起,其中引发纠纷矛盾878起。

越城区峰泽景园小区成为养犬示范小区。

  ■问题难点

  “狗患”难题难在哪?

  显然,“狗患”已成当前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难在哪?相关人士认为,一是难在政府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难以落实,缺乏刚性执行和有效监管。“遛狗不拴绳、狗便不清理、犬吠扰民,业主都会向物业公司投诉,可物业公司没有执法权。”

  二是在市区严格管理区内,仍有大量未登记的犬只。据不完全统计,越城区实际养犬数量已超过5万只,可登记的犬只仅有4392只。“太贵!”说起不办狗证的原因,一位养狗市民说:“办个证要200元,我买狗才100元。”

  三是认为养犬是私事。其实当狗的行为涉及公共利益时,就成了社会公共问题。不少养狗人自认为将狗调教得很好,对相关规定置若罔闻,公共意识淡薄,也给了犬只伤人、害人的机会。

  目前,我市犬只管理的主要依据是2014年修改施行的《绍兴市区犬类管理暂行办法》。“当初实施该《办法》,是为了规范城区居民养犬行为,随着时代发展,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是该《办法》不具备法律地位,在相关案件查处中,《办法》起不到法律震慑作用,导致犬类管理执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二是没有对犬只饲养许可、不办犬证、违规遛狗、犬只扰民等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惩处措施;三是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顺畅,特别是在查处犬类扰民、违规遛狗等问题上,部门职能界限还不是很清晰。

  ■市民建言

  加大曝光整治力度

  在今年我市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提出要尽快强化文明养狗意识,推进“狗患”治理。

  “我省杭州、宁波、金华已相继出台相关犬类管理法规,前段时间,杭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犬类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违规养犬和不规范遛狗行为。多位居民因无证养犬被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市政协委员王涛告诉记者,专项整治行动体现了刚性执法的一面。“绍兴要对居民养犬进行立法,引导市民文明养犬。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公众场所的巡查检查力度,要向治理酒驾一样,对‘狗患’进行集中整治。”

  养犬人文明意识淡薄,也是“狗患”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市政协委员徐国华建议,执法部门要与媒体加强配合,采取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犬管制度、工作动态、文明养犬行为规则,曝光不文明养犬行为。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层单位,应该在养犬问题上发挥调节作用。记者了解到,越城区峰泽景园小区已成为一个养犬示范小区。去年开始,该小区设置了“宠物便便箱”。几个月来,这个方便狗主人处理宠物粪便的小箱受到居民一致好评。此外,该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还成立了“文明养犬劝导队”。

  ■部门行动

  今年将有大“动作”

  目前,我市已在开展违规养犬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去年以来,综合执法部门已抓捕收容流浪犬2792只,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1000多起,10余名犬主被注销养犬证,同时还为625只犬只办理了“身份证”。

  治理“狗患”,今年我市将有几大“动作”。首先,由综合执法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开展调研,尽快推动犬类管理专项立法,设定具体的行政处罚标准与强制措施。届时,犬类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公安、综合执法、卫生防疫、畜牧兽医、市场监管以及街道(乡镇)等部门将构建联合管控机制,协同治理“狗患”将成为一种常态。

  针对犬类登记、疫苗注射等“老大难”问题,有关部门计划将相关业务下放,尝试在全市宠物医院、兽医诊疗机构设立“免疫、登记、办证一站式服务点”,提高全市范围内的养犬免疫率和登记率。目前,越城区的安安宠物医院、协和宠物医院、安喜佳宠物医院、可乐宠物诊所、虹泰天使宠物医院等5家单位已开展类似服务。从犬只信息录入到注射电子芯片,再到登记发放相关牌证,不到半小时就可完成全部登记手续。

  此外,综合执法部门还推出了犬证办理微信预约服务,关注“越城综合执法”公众号可预约办理犬证登记、续证手续。“去年9月,越城区犬证办理费用从600元降至200元,办理犬证的人数明显增多。截至目前,网上预约已达904人。”

  目前,综合执法部门已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将适度扩建流浪犬收容场所,改善犬类收容条件。计划在每个县级行政区域内至少建设1个收容所。建筑面积在1500-2000平方米,犬只收容存栏上限为300只。在畜牧兽医部门的专业技术指导下,根据有关操作规程,采取深埋、焚化、生物降解等方式,对死亡犬只实施无害化处理。

  ■他山之石

  宁波:建“宠物公厕”

  “狗患”难题如何破解?我省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在宁波海曙区,管理部门在公园、公共绿地安装“宠物公厕”。工作人员介绍,在“宠物公厕”里喷洒“诱导剂”,“诱导剂”能模仿狗尿液中标识领地的特殊气味。狗闻到会产生条件反射,前往“宠物公厕”大小便。公厕底部铺有细沙,下面有两层抽屉,只要拉动抽屉清除掉沙子,就能扫掉宠物粪便,十分方便。

  台州:遛狗时间有规定

  为了避免发生遛狗扰民事件,台州的万家华庭小区规定,业主遛狗必须避开高峰期,物业公司免费发放便便袋。“早上遛狗要在7点半之前,晚上则要在8点之后。”如果有业主不在此时间段遛狗,物业公司将及时制止。此外,遛狗时,业主必须将狗用绳索拴住,大型犬还要佩戴护嘴套。

标签: 文明养犬;登记;收容;治理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