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州市民广场一角。(资料图片)
编者按:台州撤地设市22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充分呈现这些成就,同时为城市工作会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本报推出台州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城市,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便捷;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变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曾经过年回家时的翻山越岭尚且历历在目,转眼又到了城市群和交通圈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撤地设市以来,我们的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更让人们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实惠。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 二十多年前,金炳辉还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心里向往的,是城市。在他眼里,城里有着更好的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空间。十年前,金炳辉正式在椒江城区里安了家,有了家庭和孩子的他,考虑的则是城市里更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城市综合实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金炳辉说。
当前,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金炳辉一样,越来越多的台州人正享受着城市化的丰硕果实。“进城去”,这个多年以前的朴素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撤地设市22年,在历届党委政府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的城市发展有目共睹:日渐完善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从当初分散的小城镇到城市框架一步步拉开,从交通闭塞到如今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日渐成型,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也在带动台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上个世纪90年代,家住路桥的陈云富就开始“下海”经商,做起了五金生意。为了生意,陈云富在外面到处跑。“乘汽车到苏北,要花一天一夜时间;还经常去上海转火车,那时候还是绿皮车,有时候还买不到票。”陈云富说,那时候,拍个证件照、公司办个手续,都要跑断腿。每到此时,他就会羡慕起大城市的生意伙伴。
现在,无论是办公还是休闲,陈云富全然没了当年的烦恼。火车站离他家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坐上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上海。要拍证件照,走出家门,很快就能找到照相馆。与此同时,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各方面条件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再也不用羡慕他人了。对此,陈云富坦言,这要感谢城市的发展。
一组数据说明了变化:2015年,全市每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已经达到132.6公里;全市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3.36万人,是1993年的23.8倍;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55家,民营医院53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77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7841人;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162.7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36.45万户。
城市功能的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台州的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要素集聚的城市,正给更多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市区的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40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50万人;临海、温岭两个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稳步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构成两大强市板块;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的城市化步伐也大大加快,成为城市的重要组团。随着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东部沿海集聚区、高铁新区等重点城市区块扎实推进,台州大城市形态将日益丰满,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交通是让城市“活”起来的“大动脉”,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综合实力。撤地设市以来,我市通了高速、高铁,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日渐成型,区位条件显著改善。而随着沿海高速公路、金台铁路、杭绍台铁路、市域铁路等交通项目的有序推进,我市的区位条件将更加优越,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转型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说文》云: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长期以来,尽管不断进步的人类文明赋予了“城市”两字更深的内涵,但它始终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联。毫无疑问,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截至去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3558.13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39.78亿元、298.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96.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68亿元;进出口总额211.66亿美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266元、21225元。
“我们村民的‘钱袋子’明显更鼓了。”谈及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台州经济开发区内几位旧村改造工程的受益者的看法几乎不约而同。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他们不再死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走出了农村,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工业化进程大大提速,而其中重要的引擎就是城市化的支撑。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我市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统计,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3年的23.3:47.8:28.9优化为2015年的6.5:44.2:49.3,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76.7%提高到2015年的93.5%。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台州经济的增长格局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逐步转变为二产和三产共同推动。
在工业上,我市转型升级的步伐也没有落下,着力引进了航天航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精尖”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对于我市传统产业来说,又将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机会。如中车产业园项目的引进,给台州带来了整条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吉利发动机项目的引进,则让台州传统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跨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高精尖”项目,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台州制造业基础,增强台州城市综合实力,从而对其他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