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临海一对八旬伉俪的“生死恋”
2017年01月05日 10:33:07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记者赵虹 陈利青

  叶良山

  胡素近

  圈处为老人被烧的家

  浙江在线1月5日讯 火灾发生时,他没有独自逃生,而是要把瘫痪在床的老伴救出来,不幸双双倒在阳台门前

  元旦的早上,叶佳文给爷爷叶良山打电话,说自己买新车了,想接他和奶奶去灵湖逛逛,“奶奶念叨了好几次,说想看看灵湖。”

  “爷爷乐呵呵地夸我孝顺,问我什么时候过来,给我烧最爱吃的红烧肉”,因为奶奶感冒了,这次灵湖游没有成行。

  这是叶佳文最后一次听到爷爷的声音,当天中午,爷爷奶奶家着火了。为了救瘫痪在床的奶奶,爷爷错过了逃生机会,不幸双双殒命。

  老人很苦命,但很乐观

  昨天上午,记者找到了老人曾经居住的家,临海三大夫24号,远远就看到一片烟熏火烧的黑色,阳台上是烤焦的花木。家属们神情哀伤地在清理遗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糊味。

  “好端端的人,怎么就没了呢!”一个中年女子还未开口,泪水已经长流。她叫卢东方,是老人小儿媳妇。

  1933年出生的叶良山,出了年已经85岁,老伴胡素近比他小两岁。叶良山退休前是教师,教书育人一辈子。胡素近是食品公司的会计,也算是个知识分子。

  两人结婚已经57年,生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叶健民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小儿子26年前因病去世。

  在卢东方眼里,公公是个苦命的人,“我儿子今年27岁,我和他爸还在谈恋爱时,婆婆就病病歪歪的,后来又中风躺在床上。这个家,全靠公公撑着。”

  肉体上的劳累不算,还有精神上的折磨,大儿子离异后,孙女跟着妈妈生活,老人家已经多年没见到。这个孙女是老人一手带大的,老人家经常念叨着想她。

  最疼爱的小儿子,英年早逝,让两老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苦。

  虽然老了后命运多舛,但卢东方说,公公是个特别乐观的人,每次见到总是乐呵呵的。孙子去看他,总是让他要上进,要多读书。正因为爷爷的谆谆教导,叶佳文参加工作后,又报考了研究生班。

  邻居说,老人很恩爱

  在扒拉出来的遗物中,亲属找到了一本被熏黑了的影集,里面都是一些老照片。

  记者在上面翻看半天,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一张两老人的合影,但不妨碍两人的恩恩爱爱。

  在邻居眼里,叶良山对胡素近特别好。老伴肠胃不好,消受不了油腻的东西,喜欢吃肉的叶良山就跟着她整天吃青菜、豆腐。

  邻居楼苏莲说,阿婆早几年还自己能慢慢挪步,这几年,完全走不了,阿公就是她的腿,经常推着阿婆出来晒太阳。

  “阿婆坐在外面晒太阳,阿公做好饭端过来,递到她手上,笑眯眯地看着她吃。”

  叶良山称呼胡素近为“老太婆”, 胡素近称呼叶良山为“老叶”。

  老叶,你今天烧的菜挺好吃的!

  老太婆,你喜欢就多吃点!

  这是邻居经常听到的对话。胡素近耳朵不好使,叶良山就大声地喊。胡素近听明白了,会给他一个会心地微笑。

  他曾经感动了一家医院

  叶良山老师退休后,由于家住台州医院职工宿舍附近,曾受聘于台州医院宿舍管理员,负责职工宿舍的管理工作。

  叶良山老师不幸去世后,医院职工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怀念叶老师,2003-2004实习住在职工宿舍一年,当时老伯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这辈子碰到过无数个“宿管员”,他却是唯一一个让人记得且感恩的人;

  以前住过职工宿舍,对叶老师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上午听到这个噩耗,心里万分悲痛。希望叶老师走好!

  实习那年就认识了,“感动台医”实至名归。如今老人已去,却想起了当年我们进门一句阿公、出门一句阿公的日子……

  急诊科副主任秦杰在微信朋友圈写道:记得实习时在宿舍里住了一年,也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年,我见到了人生中最好的一位“宿管员”。在职工宿舍的那一年,老伯给我们的感觉并不只是一个“宿管员”,而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是家中的一个长辈,做了需要他做的事情,也做了许多不需要他做的事情,只要他觉得他有能力去做。

  当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也没有微信,信息传播不是很快捷,叶良山坚持每天在黑板报上写天气预报,让大家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天气突变下雨了,他会立刻爬上楼梯,帮忙把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子收回来。他还把大家丢弃的雨伞修好,整整齐齐放在传达室,供大家取用。

  因为“把职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宿舍里的每一位职工当成自己的孩子”,2005年,叶良山被评为年度“感动台医”人物,这也是该院唯一一次把奖项颁发给院外人士。

  为了救老伴,他倒在了阳台门前

  81岁的水新英住在三楼,老伴陶东飞和叶良山曾经共事10多年,后来比邻而居近20年。

  是水新英老人报的警,当天中午11点多,她到阳台浇花,看到一楼冒出几缕黑烟,“当时以为叶老师在家里生煤饼炉,还有点奇怪,平时很讲卫生的他,怎么在房间里生火呢?”

  之后,水新英到厨房做饭,突然发现北边的烟已经冲到三楼了,“我心里一咯噔,叶老师家肯定着火了,马上打电话报了警。”

  水新英和陶东飞马上到卫生间将毛巾用水淋湿,捂住鼻子,想冲到楼下救人,但被浓烟堵住,“冲了两次,呛得受不了,跑回房间了,拿湿报纸把门缝堵住,站到阳台上。”

  之后,闻讯赶来的台州医院保卫科拿着灭火器灭火,六辆消防车呼啸而来。两位老人被消防人员抬了出来,被等候的台州医院急救人员送到急诊科抢救室。

  送到时,两位老人已无生命体征,但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开始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最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消防人员说,两位老人倒在阳台门前,离逃生之门,仅仅几步之遥。

  胡素近住东面的小房间,那里安静,因为放了衣柜等家具,小房间只能摆下一张小床,叶良山就住在西边有阳台的房间。

  起火原因推测为卧病在床的胡素近怕冷,使用的电热毯失火。

  看到房子被烟火包围,叶良山没有独自逃生,而是打算救老伴。家门口已经被火苗封住,他背着老伴往阳台上躲。只是没有躲过死神的手,双双倒在阳台门边。

  卢东方说,公公身材高大,虽然80多岁了,但身手矫健,“爸爸完全可以逃出来的,他放不下妈妈啊!”

  火灾逃生提醒

  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在让人为生死与共的患难夫妻唏嘘不已的同时,其实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吸取。应对火灾,消防部门提醒: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万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注意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氧化碳。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以避开处于空气上方的毒烟。

  水新英和陶东飞老人就做得很好,两人打算下去救火时,先用湿毛衣捂住口鼻。被火势逼回房间后,用湿报纸封门,冷静地退到阳台上等待救援。

  卢东方说,公公和婆婆身上其实没被太多烧伤,应该是被毒烟呛着了。如果老人心不慌,懂得科学逃生,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许是另一种结果了。

  3.设法脱离险境:底层的居民自然应夺门而出。楼上的住户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子、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缘阳台逐层跳下。

  4.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切不可因贪恋钱财而贻误脱险时机。

  6.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标签: 阳台;火势;职工宿舍;老师;奶奶;阿公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