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黑鹳。
伫立水中的黑鹳。
20米处,定格“最神秘的稀客”
“这是浙江省内首次近距离拍摄到黑鹳的案例,就在我们台州境内的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说到这件事,著名的鸟类摄影师“鸟叔”储伏龙难掩激动之情。
今年春节期间,玉环鸟类摄影爱好者、浙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叶云平在拍摄黑脸琵鹭时,意外发现2只飞行姿态酷似仙鹤的大黑鸟飞过头顶,于是随手拍下它们比翼双飞的靓照。
照片在网上热传,储伏龙一见就认出这是黑鹳!
黑鹳是白俄罗斯的国鸟,向来极少到南方越冬,它们飞到最远的地方,是中国山东省。这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的大型涉禽,在浙江、福建及台湾地区属罕见的冬候鸟。“黑鹳机警胆小,听觉、视觉都很发达,当人离得很远时就会凌空飞起,难以接近,所以也被称为‘最神秘的稀客’。”
黑鹳曾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但近年来随着森林砍伐、沼泽湿地被开垦、环境污染以及非法狩猎,黑鹳在许多国家已绝迹,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只左右,中国约有1000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有着“鸟中熊猫”、“空中皇后”的美誉。
在确定这是黑鹳之后,储伏龙立马带上装备前往漩门湾湿地公园。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黑鹳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会降落觅食。为了不干扰到黑鹳,清晨6点,储伏龙就把特制的迷彩色帐篷搭在湿地边,耐心等待,不久后黑鹳从天盘旋而降。20米的距离,储伏龙按下了快门。两只黑鹳的惊艳身姿,就此定格。
拍完一组照片之后,储伏龙还拍摄了3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中两只黑鹳在空中翻飞,舒展优雅的姿态,使人叹为观止。
“这不是湿地公园第一次拍到黑鹳,玉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陈严雪于2015年2月在湿地公园内观测到3只黑鹳。今年再次见到两只黑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两次所见的黑鹳是同一个小家族成员,未来这个家族,还会把湿地公园当作越冬区域。”
共同守护珍稀鸟类
漩门湾湿地公园内有鸟类12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近10种。在今年黑鹳惊艳登场前,这里最大的明星,是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白琵鹭已是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稳定的越冬旅客了,它们盛名远播,台湾、香港等地,甚至在韩国、日本等国,都遍布着它们的忠实粉丝。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黑脸琵鹭和白琵鹭的主要越冬区,特别是朝鲜韩国交界的小岛,还是黑脸琵鹭的栖息地。
黑脸琵鹭、白琵鹭受到各国摄影师热捧,因为它们觅食时的嘴脸,充满了趣味性和画面感。
“它们在玉环漩门湾只作短暂停留,两三天之后就向北飞行,经过杭州湾,飞跃江苏盐城,最后由山东飞往朝韩交界的栖息地。玉环漩门湾湿地能让它们逗留两三天,足以证明漩门湾附近的生态条件有多优越。”储伏龙感慨道。
漩门湾湿地公园适合候鸟越冬的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储伏龙说,并不是公园所有的湿地都适宜珍稀候鸟觅食、停留。“比如黑鹳、黑脸琵鹭这些涉禽鸟类,它们不会潜水觅食,都是站立于水面进食,但凡水深超过50厘米的地方,它们就不会降落。”
珍稀鸟类选择漩门湾湿地,对市民是种意外的享受,对于养殖户则难免造成困扰。这次拍摄黑鹳倩影时,储伏龙也看到了养殖户们拉起的防护网。
“养殖户为了保护水产品,当然无可厚非。不过我希望市民多了解一些野生鸟类方面的知识,以便从容应对珍稀鸟类的到来。”
储伏龙告诉记者,黑鹳与黑脸琵鹭、白琵鹭的主食,是小鱼小虾,养殖户饲养的青蟹、大型鱼类,不会成为鸟类的攻击目标。然而这些小鱼小虾都是养殖户的饲料,被日均食量半公斤左右的黑鹳、黑脸琵鹭搜罗走,同样是不小的损失。
两全之策,是政府对湿地区域的养殖户出台补贴方案,补贴数目、补贴方法都要具体、到位。
“另外,养殖户当然可以竖网保护财产,但是必须强调,不能用淡色系的细密网,而应该使用深色系的粗格网。黑鹳等鸟类的视力极佳,发现绿色、蓝色的粗格网,就不会降落。但是它们滑行时无法辨别出淡色的细密网,一旦缠上,就无法脱离。”
对于有心拍摄鸟类的爱好者以及爱鸟护鸟志愿者,储伏龙同样有一份提醒:
“拍摄黑鹳、黑脸琵鹭等鸟类,切记严密潜伏伪装,保持安全距离,严禁追赶惊吓。这些鸟类基本是上午觅食,下午就去向不明,所以要提早进入拍摄地,比鸟先到,比鸟后走。如果是自驾,车不要开到塘边,采取步行的方式进入。最好有伪装帐篷,如果没有也可躲在塘边的芦苇或渔民的小木屋里。尽量减少塘埂上的人员活动,否则鸟类在空中看到行人,即便飞临也不会在此降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