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路桥这户人家四代相传做戏服 40年前一件戏服曾值几间房
2017年02月16日 09:37:28 来源: 台州晚报 赵虹 陈俊 陈克

  汪震鹏(右)和姐姐汪程飞(左)

  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一件戏服要经过20多道工序,在上世纪70年代,贵的卖到1000多元。这钱,当年能买好几间房呢!

  在路桥十里长街有户人家,四代相传做戏服,品种多达50余种,畅销全国,并被列为市级“非遗”。

  只是时代发展到现在,机绣戏服完全代替了手绣戏服,市民只能在艺术馆里看到手工戏服了。

  辉煌

  路桥十里长街戏服店曾多达20多家

  说到“台州刺绣”,相信很多市民会马上想到绣衣,其实在咱们台州,还有一种刺绣很出名,那就是演员演戏时穿的“行头”——戏剧服装。

  台州乱弹剧种历史悠久,文武剧情内容丰富,所以“行头”也特别多。除了冠帽、袍裙,还有鞋靴。其中袍裙最为丰富,有蟒袍、官衣、开敞、箭靠、鱼鳞甲、坎肩、彩裤、女披、裙等。

  戏装是否精良,关系戏班的美誉度,所以再穷的戏班也要花钱添置。生产戏剧服装的作坊,随着乱弹剧而兴于民间。

  据记载,清道光至咸丰初年(1850-1851)年间,路桥十里长街,曾经是台州一带戏服最大的集散地,商行店铺多达20余家。

  20世纪未,因体制转变,集体厂解散了。然而黄岩十里铺的“汪氏戏服厂”,却因家庭小作坊而生存下来,生意越做越好。

  汪家生产的戏服,沿袭传统工艺制服和绣图,品种多达50余种,除供应台州各县市的民间剧团和专业剧团体外,还销往全国各地。

  传承

  家族四代做戏服

  “汪氏戏服厂”戏剧服装第四代传承人叫汪震鹏,今年已经59岁。20年前,他将店开到了十里长街。

  汪震鹏的姐姐汪程飞,今年已经71岁。她告诉记者,家里从太婆这一辈开始就从事刺绣戏服,到爷爷这一辈已能自己画稿、裁片、刺绣全套作业。自己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之下,8岁就已站在小板凳上,帮着母亲绣花。

  汪程飞介绍,爷爷会写隶书会画画,能讲出清朝历代皇帝及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戏班订做戏服,只要告诉要演什么戏,爷爷就会把全剧的所有生、旦人物的行头备齐送到戏班,“他对戏装行当十分专业,戏班对他做的戏服也十分放心。”

  汪程飞说,之前家里做戏服,只作为副业,赚点补贴家用而已。到了爸爸这辈,才变成了主业。

  “汪氏戏服厂”第三代传人叫汪祥云,小学只读了三年,但人很聪明。汪程飞说,1956年,爸爸31岁时,黄岩剧团要做一件黑底龙袍。当时爷爷已经重病在床,只好把爸叫到床前,“他口述龙袍的开片尺寸,龙画什么部位,从头到尾爷爷口述,爸爸画。”

  爸爸画的样稿,得到了爷爷的认可。然后叫母亲王小娥刺绣,最终完成了那件黑底龙袍。

  “由于爸爸画得好,妈妈绣得好,全国各地的戏班都向我们家订做戏装。”汪震鹏说,“黄岩乱弹的戏装全部定我们家做,北京越剧团、江苏粟阳、嵊州浙江小百花、金华婺剧团、温州瓯剧团、温州京剧团、福鼎越剧团等,也都来我家买戏服。”

  手工刺绣的戏服价格可不便宜,汪震鹏说,1978年时候家里做的一件龙袍,卖到1000多元,这钱,在当年能买好几间房呢!

  在汪震鹏眼里,20世纪80年代,是戏装制作最辉煌的时代,古装戏随着改革开放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戏服市场供不应求。

  21世纪初,汪氏戏衣制作技艺,被列入黄岩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台州市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发展

  电脑代替了手工

  做一件戏服,可不简单。

  汪程飞说,戏剧服装跟剧情角色不同而有所区别:蟒袍圆领口加摆翅,生披、对披须直领,旦披、生袄是斜领,开台也是斜领,但要加摆翅,大靠由好多块拼起来,前后上下共约22块。

  到了第四代,汪家的戏服采用中国工笔画形式在料上描画图案,刺绣粗细并用,采用了打子、盘金、盘合、堆绫、平绣、订线等多种手法。配色鲜明协调,色彩要分上五色,下五色,纹饰则有龙凤鸟兽云海十几种。每件戏衣都要经过设计、绘图、绣花、上浆、裁剪、缝纫和熨烫等10多道工序。

  汪家的戏服为什么受到剧团的欢迎?

  汪程飞总结出原因:“我们不仅专业,而且很用心。一件袍服的好劣,在于领、袖的处理,我家的前领襟上下片特地缺一刀(约8厘米长的斜三角),这样穿身上一系,领口特别伏贴。袖笼也特地挖一马蹄形缺,这样穿起来袖笼紧贴腋窝,演戏时不易溜滑脱。”

  汪家人在戏服质量上,也是严格把关。如今汪家保留的唯一一件手工绣的戏服,是当年父亲和母亲一起为温州京剧团做的。这件绣上19条飞龙的戏服,是汪家的得意作品,因为打翻的墨水溅到戏服上,就成了次品。汪震鹏说,这件戏服因此才留存下来。

  汪震鹏介绍,2004年开始,戏剧服装开始机器制作,相对手绣,机绣的戏服价格上更容易被大众接受,“龙袍,机绣仅需要10天,并且一次能制作出8件,而手绣龙袍,一个多月才能出一件。质量较好的机绣龙袍一件价格在七八百元,而手绣龙袍一件价格起码要五六千元。”

  如今,机绣戏服基本替代了手绣戏袍。手绣戏袍也成了珍稀之物,除汪程飞手上那件之外,台绣艺术馆也收藏有为数不多的手工刺绣戏剧龙袍。

标签: 戏服;龙袍;戏班;刺绣;戏剧服装;机绣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