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温岭市横湖小学的颜小璎参加了该市举办的名优教师高端培训班,“短短几天的培训,3位浙师大博士亲临授课,受益匪浅。”名优教师高端培训班,是温岭市今年与浙师大携手打造的特级教师“孵化器”,旨在依托浙师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宽教师的职业之路。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作为“实干建设新温岭”的重要内容,温岭市历来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教育要办好,教师是关键。”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提出,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锤炼教育事业的温岭铁军。温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宗明称,温岭将以教育系统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以队伍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场名为“激情教育”的行动,正在温岭全市上下推开。
第一把火:点燃顶层的“少数关键”
今年8月,拥有10多年副校长经历的马海滨就任横湖小学校长。此前,他曾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提高培训,近2年的校长考核皆为优秀,并获温岭市优秀支教教师、台州市名教师等称号。
校长好不好、行不行,不仅是关系着一个学校、一群老师、一批学生的发展,也事关全市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今年,温岭市以“项目推进年”“队伍建设年”为载体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学校的“掌舵者”,校长这一群体正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针对这批“少数关键”,温岭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每一名拟提拔的校级领导只有通过严格的副校长遴选,经民主测评、综合考察、研究讨论等环节,才能成为一名正级校长。每名校长还需定期参加系统的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每年接受民主测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等考核监督,考核等次不合格者将被免职。
层层把关,全面锻炼,不仅让校长们练就了“真本事”,也让他们找准了自身定位。
期间,原泽国五中校长陈海亮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主动提出辞去校长一职,希望能回到普通教师的岗位上去。
“我的兴趣在教书育人,而校长主要偏向行政管理方面。” 身为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师,陈海亮不喜欢行政事务过多占用自己的教书时间,“喜欢学生,最喜欢的工作还是教学。”
8月底,陈海亮得偿所愿,重新回到热爱的讲台,成为温岭市三中两个班9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希望学校少一平庸校长,多一优秀教师。”陈海亮说。
第二把火:烧掉职业倦怠感
“当下教育队伍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温岭市副市长梁丽萍告诉记者。失去激情,感受不到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不创新,业务水平不提升,对待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9月,温岭中学的语文老师林晓滨被评为第二届温岭市“感动教育”人物。“我喜欢教书,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林晓滨的激情,源自他对这份事业由衷的热爱,“假如有下辈子,我还要当教师。”
林晓滨从教26年,始终坚持每天6点50分早读预备铃响之前到班,晚上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后下班,并保持着每日读书2小时、备课5小时的习惯。他由此成为当地年轻教师的“偶像”和学习对象。
“打造教育‘铁军’,就是要以师风引领,提升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消除职业倦怠感,加强传道授业的职业操守。”温岭市教育局局长周志云介绍,通过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二把火点燃教师们的职业激情。
另一方面,温岭市积极发挥本市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高端教育人才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组建了一支以名优教师为主,涵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培训师队伍。23个名师领衔的工作室,每年培养了一大批温岭市名师、台州市名师、省地市级教坛新秀等各类名优师,教师的职业内涵得以提升。
“每年4800万元的教师考核奖励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改善偏远农村教师、班主任、名师骨干教师的福利待遇。”周志云介绍,奖励力度将逐年提高。此外,鼓励教育事业的各项基金也纷纷设立,其中,该市首个在民政局正式登记设立的滨海教育基金,募集资金高达2500多万元。
第三把火:促进集团化办学背后的文化融合
整洁的校园里,不断响起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安静的课堂上,时而传出老师沙沙的粉笔声……近日,记者来到温岭市实验学校城东校区(原温岭市第七中学),校园内秩序井然。
温岭市实验学校与七中联合办学,是该市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缩影。“两所学校打通体制壁垒,实行统一管理、一体化办学,解决教育不均衡、资源紧张等问题。”温岭市教育局局长周志云告诉记者,集团化办学自去年启动以来,全面深入并推进市三中、方城小学、太平小学等3个教育集团的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
“两个校区采取‘一套班子、一块牌子’的管理模式,140位老师、2500名学生都是我们实验学校的一员。”据温岭市实验学校校长陈明方介绍,学校在保留原有师资、生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第一年有9名老师由太平流往城东,8名老师由城东流往太平,明年将进一步增加交流面。”
集团化办学,改变的不仅是管理模式,还有学校文化的融合。由于种种因素,原七中在温岭教育大家庭中属于“后进生”,经过“洗牌”,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得到转变。“原来老师7点钟到班,晚上不驻班。现在班主任6点半就得到班,到8点半夜自习结束才能下班。”陈明方介绍,师风转变后,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被激发,多位老师主动要求夜驻班。
来自城东街道楼山村的朱锦盈原就读于实验学校太平校区,这学期她转学到离家更近的城东校区,“管理一样,离家更近,我更愿意回这里念书。”小朱数学、科学两门成绩不稳定,来城东校区后,老师为她量身订做了学习计划,她开始对这两门功课有了信心。
接下来,该市将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通过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干部任用和岗位管理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