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评测结果正式发布,椒江区农林局信息化工作入围全国前十。在全国1879家县级参评单位中,椒江区以信息化发展指数93.3%,高出平均水平48.3个百分点的成绩位居第六,为全省唯一一个进入前十的县(市、区)。
近几年,椒江区通过不断努力,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达22.82%,林木绿化率达24.24%,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8.7万立方米,并配合台州市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日益增长的林地在满足市民生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难题:如何管理?
“只有发展‘智慧林业’,通过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才能事半功倍。”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局长杨利明说。
“14+1”,林业装上“智慧芯”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林业信息化工作,相继出台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当成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椒江区自2008年开始探索林业信息化建设,至2017年底,建成古树名木管理、公益林管理、征占用林地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管理等14个系统,基本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精细精准,林业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在林业工作的每一环节,处处彰显信息化的魅力。
2016年底,椒江区又启动农林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内含护林员巡查考勤子系统,通过配备单兵设备,为护林巡山提供本地预览、录像存储、图片抓拍、语音对讲、报警联动、GPS定位等功能,既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降低林业管理作业成本,同时减少沟通不畅、信息传达不及时等情况,成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载体。
轻点指尖,云上服务全覆盖
那“智慧林业”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记者通过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对全区古树名木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定位、展示。
“通过前期的摸底大排查,全区已将78株古树名木数据全部录入系统,点击任意一个,就可以查看这棵树的基本信息,如生长位置的经纬度、树龄、长势、环境土壤、保护现状、养护复壮现状等相关内容。”工作人员介绍。
2017年,通过该系统精准定位,椒江区救护一级濒危古树两株,其中一株位于白云山顶,树龄615年,另一株位于前所街道下浦村,树龄565年。“下一步,全区所有古树名木将配备‘二维码’保护牌,普通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相关信息,加强古树名木的科普教育。”椒江区林业特产站站长张云生介绍。
点击进入公益林管理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位置、事权等级,有效指导和支持基础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2017年11月,省重点工程现代大道配套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来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办理林地审批手续,该局工作人员通过快速登入该系统查看项目建设范围是否涉及公益林,查询后确认不涉及公益林,顺利办理了林地征占用相关手续,实现林地征用审批“最多跑一次”。
而征占用林地管理系统更是与发改部门的投资审批平台实现了数据接通,所有涉及林地征占用的投资项目只需在投资审批平台在线申请,数据即可导入征占用林地管理系统,在此系统进行受理、审核、上报。
期许未来,智慧林业任重道远
“虽然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但林业资源因为覆盖面积大、树木生长周期较长,相比起其他领域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作为支持。因此,林业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杨利明说。
据介绍,下一步椒江区农林局将依托农林智能监管平台,将林区安全作为林业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林区配备“智能警察”,在海门、白云、葭沚、大陈等地重要山体的进山入口安装监控设备和森林警察智能语音提示系统。一旦有人进入山林,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音,提示来人林区小心用火,而平台指挥中心则能24小时监测入山口,为林区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