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健跳镇永丰村文化礼堂一角。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台州各地以文化礼堂凝聚乡土精气神,掀起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新一轮热潮。去年我市新建273个文化礼堂,累计建成1206个,建成数居全省第一,通过这一基层文化平台,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心田。
最美文化礼堂人,在你我身边
1月15日,走进黄岩区山前村,只见岙兜里湖碧波荡漾,四面是一幢幢新建的农家别墅,平坦的村道在村中蜿蜒。
今年73岁的村民张普法,自2015年协助村里做文化礼堂工作,至今已有3个年头,他经常忙得没时间回家吃饭。
老大爷一人演唱团,吹弹拉唱同时进行,众村民闻声纷纷赶来,不得不佩服他的高超才艺。当天,只见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正不厌其烦地教村民唱歌。
“神圣的土屿府,我们在山前住。祖辈的岁月呼唤,喜看今天的变迁。啊,山前啊山前!我们的家园,这里是贤杰辈出,江河之水后浪推……”这首由张普法作词作曲的山前村村歌——《山前之歌》,描绘的是山前村悠久的文化及现代化新农村的靓丽风采。
“村歌刚出炉时,我们就把村党员干部和小学生,作为首批学唱的对象。小学生学会后,再让他们回家教父母唱。平常,每周一、三、五和周末,我们都会组织南城的文艺骨干和7名区级乡村大使,在文化大广场演出或排练各种节目,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山前村文化礼堂理事长张文凯说。
村歌教唱完毕,张普法来到二楼的记事墙前,把近日黄岩文化礼堂联盟,在上垟乡搞文艺活动拍的照片张贴好。每次活动,照片及文字资料上墙,这是他要做的一件工作。
张普法退休前,在黄岩城关中学教书,是个文艺骨干。近年来,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到文化礼堂热心地为村民义务办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退休后他最大的兴趣就是书法,村里请他帮忙教本村及外籍孩子书法,他义不容辞地答应了。春去冬来,一教就是3个年头。为撰写和收集文化长廊等资料,老人还多次奔赴长潭水库,几经寻访,终使山前村人、修筑水库烈士张桂行的事迹浮出水面。
像张普法这样的“最美文化礼堂人”,在我市还有很多。他们不断地在用乡音诉乡情,用乡音传乡风,以自己多年的阅历,与广大村民一道,分享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积淀和梦想。
追寻乡愁,传承乡土文化
过去的一年,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围绕“提质扩面、常态长效”展开工作。9个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各自的建设理念,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如何利用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黄岩的成功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高尚起来。
为此黄岩区创新性地推出了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制”和“星级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意识,使文化礼堂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人翁。而且,该区根据西部山水秀美、村落古朴的特点,将西部作为一个整体打造,形成“绿色、古典、红色”相融合的统一规划。如澄江街道仪江村文化礼堂,充分利用新建的村大楼,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承载了村民们的悠悠乡愁。
“早年我们村一个活动场所都没有,现在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生活有强烈的需求,于是大家就想到建文化礼堂。而仪江越剧团和村里的武举人胡邦藩,就成了文化礼堂的亮点。”仪江村党支部书记吴越说。
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黑瓦之下,温岭农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家乡不再是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所遗忘的角落,自己的“根”,正是一片精神文化的家园。
温岭市坚持服务中心,强化主题设置,确保礼堂功能充分发挥。他们则依托“互联网”平台,将传统文化活动开展微信直播。去年,直播活动访客达13.1万人次,浏览量达42.3万人次,点赞超过1.8万次。同时各村都根据实际情况,把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融入文化礼堂建设,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而路桥区首创“乡村十礼”,让文化礼堂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家园。该区现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6个,建成率居全市第5位,并获得全省首批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称号;“乡村十礼”获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其成功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为了解决经济基础和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椒江区则采用中心辐射、资源互补和强强联手等形式,精心打造了8个文化礼堂区域联盟,并形成共建农村文化礼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