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元宵节吃什么? 糟羹、汤圆、芥菜饭……
2018年03月01日 10:18:06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林立

  温暖的糟羹

  “元宵吃什么?当然是糟羹啦。不管工作多忙,回家肯定能吃到糟羹,因为家里会煮很多。”荷小肥(网名)听到记者的提问,没有一秒迟疑就脱口而出。

  荷小肥是椒江章安人,身为银行职员,经常因为不规则的上班时间而错过节日里的团圆饭,但是这一碗糟羹从来没有落下过。

  其他的节日大餐,一桌子饭菜哪怕留着一些给她,她回家再吃,既受不了饭菜冷,更受不了气氛冷。而糟羹永远是温热的,并且不因为独食而使她落寞。

  “我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糟羹,父母、妹妹看着我吃,大家一起聊天,完美的节日体验。章安是正月十四过元宵,如果正好休息,全家人手一碗,更开心。”

  虽然对民俗了解甚少,但是章安浓厚的民间传统氛围,让她也能说出为什么正月十四过元宵,为什么要吃糟羹。“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对吧?还有几个版本的传说,但是这个说法比较普遍。虽然仅一江之隔,椒江以南的同事和我们就不同,他们吃山粉糊。章安古时属于临海,元宵习俗与临海相似。”

  荷小肥平时不下厨,但制作糟羹她能参与。她和妹妹负责帮妈妈切菜备料。猪肉、豆腐干、冬笋、蚕豆、芥菜、香菇、芋头、油泡等等原料,姐妹俩每次完成切料,都会骄傲地向妈妈邀功:“你看,我们把一年的菜都帮你切好了。”

  玩笑归玩笑,她知道一锅糟羹的制作费心费力,远非她和妹妹能掌握的。

  “吃起来好像是一锅乱炖的菜,其实羹的浓稠度,还有整体口味咸淡的调和,家里只有我妈和阿姨能上手,我们晚辈至今没学会。”

  从荷小肥记事起,这一碗糟羹就一直在正月十四等着她。很快就要步入婚姻的她,今年吃起糟羹突然有些小感伤。“以后妈妈不做了,我们就只能去店里吃了,这门手艺,估计要失传了。”

  虽然伤感,但荷小肥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享受眼下的家庭美味。

  “虽然学不会做,但我还是很会吃的。”她笑着说。

  “神奇”的甘蔗

  位于台州最南端的玉环,因为汇集温州、福建、温岭太平地区的移民,元宵节的饮食文化十分多样。在时间的调和下,三地移民的习俗早已难分你我,最普遍的元宵食品当属汤圆。

  但是,53岁的郑念忠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玉环坎门一带,元宵饮食颇有特色。

  “中午,我们要吃芥菜饭,就是以芥菜为主料,辅以其他配料一起炒的咸饭。老一辈人说,吃了芥菜饭不会长白头发。具体为什么吃,其实也不清楚。白头发嘛,老人不愿意长,小孩子也怕有白头发,我们小时候觉得头发变白是最悲伤的事情了。到了晚上,坎门人要吃‘排场’,炒一桌子菜,主角是汤圆,有包猪肉的咸汤圆,还有常规的甜汤圆。”

  这一顿夜宴的乐趣,首先就在于挑汤圆吃,咸甜很好判断,咸汤圆会捏一个尖角,甜汤圆保持圆润本色。

  郑念忠这一代人小时候,没有人会放过尖脑袋的咸汤圆,因为这大概是春节期间最后一顿“肉菜”。因此嚼着猪肉汤圆,看着其他兄弟姐妹只能吃芝麻馅甜汤圆的表情,会让美味的快乐成倍增长。

  “还有一个有趣的饮食民俗,现在几乎没有了。”

  郑先生说的,是“排场”之后的水果——甘蔗。

  说来违反常识,坎门人元宵宴后吃甘蔗,是因为大家相信,吃了这一段甘蔗,来年一年不会蛀牙。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小时候确实很少蛀牙。不过现在想想,那时候才能吃多少糖,多少甘蔗。但是大家都相信这是甘蔗的庇护,这就是民俗的乐趣吧。”

  玉环元宵的热闹,主角不是饮食,而是各地风格不同的舞龙、鱼龙灯表演,渔民们出于职业考量,一定会使尽全身力气去完成这一场盛大的表演。

  “当我们站在街上看着大人们舞着龙,在鞭炮中翻腾,刚才吃了什么,早就忘了。”郑念忠回忆当年,莞尔一笑。

标签: 元宵;汤圆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