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4月12日讯(记者 罗浩榕)4月9日下午,林小明和李享鸿、陈国富一行来到路桥区新桥镇横龙桥村吴阿英家里,了解他们家还需要哪些帮助。
今年85岁的吴阿英,生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平时的生活靠的是吴阿婆的小手工收入,经济比较困难,林小明他们所在的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得知消息后,给吴阿婆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帮助她缓解燃眉之急。
从2016年10月发起成立到现在,一年半时间,服务社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160人左右。不限形式,不限地域,只要遇到有困难需要帮助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他们就会伸出援手。“愿爱心的光芒惠及更多的人”,这是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成立的初衷,也是他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林小明是新桥人,之前也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后来,他加入温岭市晨光志愿者服务社,成为理事单位成员。在和邻居李享鸿等人的一次闲聊中,他萌发了成立一个志愿者团队去做慈善公益事业的想法。
几个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林小明和李享鸿、陈国富三人,牵头组织成立工作。听说他们的事情后,生意伙伴也纷纷要求加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在2016年10月份正式成立了。
“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最初是为了做一些能直接帮助别人的事情。”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负责人林小明介绍,服务社的很多成员之前都是通过其他渠道在捐赠或者献爱心,但是感觉看不到效果,“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直接去做。”
服务社成立之初,一个月要组织好几次活动,他们通过镇里、村里和成员提供的信息,从中筛选符合确需帮助的对象,并安排专门的人员上门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再最终确定。
李享鸿说,像贪吃懒做、游手好闲又身体健康还具备劳动能力的,以及有赌博等不良嗜好的不在他们服务社的帮助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在帮助对象之列;也不单是捐款捐物,还有去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互动等送温暖的形式。重点是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残疾人家庭等群体。”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参加服务社的成员每人需交纳500元作为会费,主要用于日常活动的开支。但是在走访慰问帮助对象的时候,看到实在是很困难的,随行的几个人除了原先准备好的资金和物品之外,还会临时凑钱对其“额外”帮助。
陈国富说,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手头比较宽裕,多捐助一些,就会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在服务社经费之外多捐助了钱,但是他们的账目一笔笔记得十分清楚,每次活动后都会向成员通报财务状况,做到公开、透明。
在规范化的操作下,服务社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有的是活动时临时加入的,有的则是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在去年服务社组织的送腊八粥前夕,陈女士得知服务社缺个会熬粥的人,她二话没说就拉着邻居一起参加了这一公益活动。从腊月初七那天下午3点钟开始一直忙到次日早晨6点多,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她没有一句怨言。
今年65岁的陈永刚是服务社中的“老大哥”,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之前,他每年都会通过慈善机构捐赠六七千元爱心款,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得知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成立的消息,他马上申请加入。加入后,各项活动都十分积极参加,“做这些事情能看得见,就很乐意去做。”
当得知退伍军人瘫痪在床,孩子还在上学时,他们及时送上慰问金,还准备结对,帮助其孩子读完大学;当重症患者住院,家属打来电话求助时,核实后,当天就发起募捐活动,即时送去一份温暖……
在他们看来,虽然所做的事情有限,但是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慢慢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情中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新桥镇阳光志愿者服务社一直在做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