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司法更具人文温度,今年,天台法院以在全院推开“妈妈式”服务为契机,推出了院长微信信箱、在线交流小程序、青年干警导诉等服务举措,让当事人更易找到法官,更易和法官沟通,力求达到“心心相印”的沟通效果,促使案件当事人更易服判息诉,更易信服法院、法律、法官。
院长信箱督促落实显温暖
在办案过程中,一些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办案方法不理解,导致当事人有误解。这种态势下,如何妥善化解群众对法院的“怨气”,进而转化为对法院的“喜气”,促进法院工作进一步落实?
今年2月,天台法院党组经过讨论,决定开通院长微信信箱,把群众对法院法官的不理解不信任引导过来,努力加以化解。
“最全的院长联系方式,了解一下?”为了让院长微信信箱更加有知名度,从3月初开始,天台法院连续6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吸引了200多名群众加院长微信,近50人反映法官办案各种情况,或者提出建议意见,院长信箱成为抓工作落实的有力推手。
网民“杨赛男”向院长反映,她是一个执行案件的申请人,她借给徐某10万元钱,后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执行,要求法院将扣划的钱及时进行分配。
院长信箱负责人员立即把情况汇报给院长,并将情况转给分管执行工作的领导处理。15天后,“杨赛男”再次向院长信箱发信,表示经办法官已主动联系了她,告知已执行到位。
在线交流及时沟通助温暖
近年来,天台法院办案中发现,很多当事人对法院不理解主要是缺乏沟通,一方面办案人员确实很忙,没时间一一接待当事人;另一方面,当事人认为法官办案不够透明,容易产生误解。
为破解法官和当事人沟通难题,该院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在法院官方微信上拓展功能,开发了对话法官小程序。
据悉,在该程序中,当事人通过实名认证后,系统即可获取到与自己相关的案件信息列表,当事人可在列表信息中选择案件,点击“与法官沟通”按钮与法官进行在线交流。给法官发送消息后,法官会收到微信“服务通知”的提醒,法官直接点开详情或进入小程序查看可看到相应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在线交流的完整链条。
执行申请人王某对法官徐俊琪办理的案件有疑问,于是她通过在线交流小程序找到了徐俊琪。
“执行了没有?没看到被执行人上黑名单?”王某问。
“我们‘限高令’已经上了,你仔细看看,应该有的。”徐俊琪回答。
“近来看到你们晚上都去执行,力度真大。”
“是的,也需要你以后多帮我们宣传下,多多支持我们工作。”
一问一答之间,法官和当事人就慢慢熟悉起来,联系也慢慢紧密起来。
主动导诉加强服务添温暖
“同志,你们帮帮我,把我儿子的遗产拿回来!”不久前,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法院导诉台前,急切地希望得到帮助。
导诉员葛宏婧上前沟通,发现老人不懂怎么起诉打官司,于是耐心地告诉老人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并指导其填写起诉状、送达地址确认书等,引导他到立案窗口立案。
导诉员在业务上必须是个“多面手”,在接待群众上更需接“地气”。大学毕业后进入法院的葛宏婧在导诉台接待群众咨询时,多次被当事人的咨询难倒,她以此倒逼自己提升本领。她说:“正是当事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知识盲点,从而促使我不断加强学习。”
为提升业务技能,该院还建立了青年干警“坐堂”接访制度,全院35岁以下的干警必须到信访岗位锻炼一段时间。
“我们通过实施青年干警导诉和接访两个制度,目的就是和群众进一步拉近距离,密切干群关系,为顺利化解矛盾纠纷打下基础。”天台法院院长葛利江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