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子渊 罗亚妮 朱海兵)“七一”前夕,记者再度来到仙居县走访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县委组织部干部一见面就遗憾地说,“仙居全县目前只剩下48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了。”
尽管是在革命老区仙居,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他们已经是一个人数不多并在逐渐减少的群体。去年“七一”我们前来走访时,全县还有60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平均年龄91.4岁,最大的已是百岁高龄。
记者到仙居走访这些老党员,今年是第3年。但每次见面,都会在记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们曾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默默地在本职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奉献。
今年90岁的老党员李三弟就是这样。18岁就入党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村民选为村干部,一干就是五十年,直到79岁为村子建好下山安置的集体用房后,才得以退下来。“事实上,村干部和村民们到现在都还喜欢找我爸爸说事儿,请他帮忙出主意。”李三弟的儿子李水木感慨地说。不过,对老人自己来说,他感到最自豪的还是:“我做村干部时,为村里办了18件大事,从没拿过公家一分钱,也从没有为自家谋过一分利。”
看着老人那一直挺得笔直笔直的腰板,听着这坚定有力的话语,记者仿佛看到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危险的日子里,曾与同村其他党员一起立下的誓言:“假如被发现,要死就死自己一个,绝不透露其他同志。”
在走访其他老党员时,记者也有着同样的强烈感受,在他们眼里,公就是公,私就是私,没有二话可说。而对党,他们无比忠诚,也无比感恩。
“现在的生活,好得不得了,就跟这灯笼一样红,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91岁的老党员樊妙丹,住在湫山乡雅溪村一间老旧的木屋里。看着过年时挂到屋檐下的红灯笼,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微笑:“看到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就越发觉得自己当年冒险为地下党送信,真是太值得了。”
“对我们这样的古稀老人来说,生命的时限已经不多,但一心向党,是永远没有时限的。”说这句话时,91岁的老党员蒋达海身体有些颤抖,但他的神情无比坚定。蒋达海的儿子告诉记者,老人得知记者要来走访,前一天晚上就在准备自己想说的话,足足写了三张纸,“这些老党员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我父亲,一天到晚思量着自己还能为组织做些什么事。”
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92岁老党员杨森毫,也是一样“闲”不住。他的腿上还留着一块钢板,走路很是不便,但他依然是最年长、也是最积极的“红色宣讲团”成员,“只要我还能动,就应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战争年代,他们冲锋陷阵;和平年代,他们默默奉献。在被这些老党员所深深感动的同时,记者也倍感欣慰地了解到,这些老党员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爱。
“这些老党员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走访中,仙居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仙居面向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仙居老党员推出“关爱九礼”制度,即“关怀三礼”,实行“一人一团”服务、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每位结对联系1至2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老党员、党建众筹助亲,让老党员老有所依;“解难三礼”,认领老党员“微小心愿”、建立关爱基金、创建“一键呼叫”系统,让老党员老有所帮;“激励三礼”,鼓励老党员参加红色导师宣教、助推中心工作、建立荣誉档案传承,让老党员老有所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