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辉(左一)正在慰问困难党员。
清水河畔,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临岸而建;龙珠亭内,老人孩子正在纳凉闲谈。这是7月3日记者在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村看到的画面。
“路好、屋好、水好,如今的岩下村,风景独好。”说起近年来村庄的变化,64岁的村民蔡福友连声称好。
老蔡说,岩下的蝶变,多亏村里的领路人潘军辉。
岩下村,位于温岭主城区东大门,这个人口1700多人的村庄曾经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和落后村。2013年,常年在外经商的潘军辉回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一头扎进了村庄建设中。
向问题开刀以破难聚人心
“一条20年不通的断头路,承诺6个月打通,结果只用了3个月。”对于黄新友以及岩下村老区的村民来说,利民路的贯通,意味着整个老区被盘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村班子办事的能力和决心。”
打通利民路,是潘军辉参加竞选时的承诺,也是他当选后打响的“第一炮”。
“为村庄疏通发展之路,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也是一桩实事。”目标锁定,而如何动员拆迁、拆后如何安置,是摆在潘军辉面前的现实问题。
入户走访、收集意见、调整方案……潘军辉发动村班子、党员及部分乡贤,以“白+黑”的节奏启动拆迁工作。“一户陈姓村民,建新房存在困难,我们在征求其同意后,以位置调换的形式帮他解决。”潘军辉指着路边依次矗立的两排新房告诉记者,如今30多户拆迁户已全部从老房子搬进了小康型住宅。
潘军辉接连发起破难攻势:解决横湖堂后小区和岩下老区部分新建房屋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全面丈量温岭市第六中学土地,梳理并办理部分土地手续。各类“旧账”的清理,为岩下村扫清了发展的“绊脚石”。
带项目快跑壮大集体经济
眼下,位于村部边的菜场综合楼已全部完工并正式招租。大楼高5层,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每年可为岩下村带来170多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菜场综合楼是拆后利用项目,改造前为一排沿河出租房和临时菜场。“其中出租房36间,每年可增加40万元村集体收入。”面对部分村民的反对,潘军辉迎难而上,不断寻找突破口,“反对者中老人居多,我就先做通老人协会会长的工作,再通过他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拆旧建新后,村貌整饬一新,村集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同时,潘军辉抓住项目“牛鼻子”,掀起村庄建设热潮。完成横湖东路24间门面房建设并完成投标,人民东路南侧村留地11.5亩租赁建成投标成功……目前,岩下村村集体经济已从2013年的80多万元增至600多万元。
以文化引领凸显和美村庄
对河道进行疏浚,完成河岸砌石并修建健身步道;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完成村级污水管网纳管;全面整治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十乱”现象……百丈涯下,一个秀美村庄呼之欲出。
“通过破难题、跑项目,让村庄‘硬’起来之后,还要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和美岩下。”潘军辉说。
近年来,岩下村先后建起了村民广场、文化大舞台、乡村记忆馆等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场馆设施。“目前村里组建了排舞、腰鼓、太极拳等5支文艺队伍,长期活跃人数近百人。”潘军辉说。
上半年,岩下村启动城中村改造,81户103间房屋现已全部拆除,预计下半年全面启动复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