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要求,近期我围绕美丽台州建设这一主题深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多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摸底子、找短板、理思路,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市委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把美丽台州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垦荒,耕耘美丽事业,共建美丽家园。
一、基础和优势
从台州自身看,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既是应有的政治担当,也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台州自然禀赋优越,美丽元素富集,有着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是天生丽质,山海水城禀赋突出。台州兼得山海之利,群山怀抱,依海而兴,城在水中,有“海上名山”的风采,有“东海之门”的美誉,有“江南水乡”的神韵,空气质量居全国设区城市前列。台州的山美,天台山、神仙居闻名全国;台州的海美,濒临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3个海湾,大陆海岸线长达651公里,占全省的28%,拥有海岛691个,占全省的21%,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台州的水美,境内有大小河流8000多条,市区水域面积超过46平方公里,是一座水上之城。
二是格局大气,城市形态疏朗有致。撤地建市20多年来,台州中心城市逐渐丰满,城乡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龙头引领、梯度发展、市域一体化的城市发展形态。台州中心城市环抱绿心,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相对独立,形成了大疏大密、舒朗而有活力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三是和合传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台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人文美和历史美。距今1万年的下汤文化在此发祥。台州的和合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鲜活样本,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享有盛誉,儒释道三教合一、共生共荣;“和合二仙”寒山、拾得隐居天台山,国清寺更是和合文化的重要渊源地。进入当代,台州孕育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其内涵与红船精神一致,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
二、问题和短板
具体体现在“四个不够到位”:
一是规划管控还不够到位。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相对滞后,对人口、生态、环境、交通、地下空间等的研究思考和统筹谋划不够深。重点区块规划缺乏整体感、协调性,城市天际线、主次干道两侧立面、建筑色彩风格缺乏个性设计,自然和人文还没有融入城市和乡村。
二是环境整治还不够到位。治水成效还需要巩固,尤其是离治水成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本措施落实不够有力,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还要花很大力气。
三是民生供给还不够到位。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医疗卫生“三千指标”排在全省后三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看病难”问题仍较突出。
四是城市管理还不够到位。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度有待提高,依托社区的网格化共治体系不够健全。市民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停车入位、垃圾入箱、排队乘车等文明习惯还没有自觉养成。
三、目标和内涵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照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深入思考美丽台州建设的内涵。我们跳出狭隘的“美”,探索了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城乡环境景区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文明风尚化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山海水城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追求。美丽台州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三生融合的绿色化理念。切实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美丽台州建设的使命担当,就是匠心独运的品质化建设。要以对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负责,对台州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去精雕细琢、用心经营,做到不留败笔、少留遗憾,多留经典、永留情怀。美丽台州建设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治理。美丽台州建设的动力源泉,就是垦荒精神的新时代传承。美丽台州建设具体围绕“五美”展开:
一是城市格局空间美。城市空间是美丽台州的骨架。台州的地理空间和自然肌理赋予了城市独有的格局,也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要在市区组团发展、市域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打通山海协同、三湾联动的格局美,充分彰显坐山向海、临港拥湾、港产城湾一体的城市特质,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美好形态。
二是生态秀丽环境美。生态秀丽是美丽台州的底色。要把台州作为一个“大花园”来打造,使台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把“山海水城”之美充分呈现,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美城。
三是精致风貌品质美。精致品质是美丽台州的气质。城市之美,既靠天生丽质,也需精心修饰打扮。要以工匠精神高品质规划、建设、管理,绣花般地织造城市形态风貌,让城市在精致中展现建筑之美、文化气韵、现代风尚、乡愁记忆。
四是人居和乐生活美。人居和乐是美丽台州的根本。美丽台州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着眼于人的需求,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文明风尚心灵美。文明风尚是美丽台州的精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以现代城市文明引领风尚,让台州成为一座有“品德”、有“涵养”、有“温度”的城市。
四、路径和措施
一是坚持规划设计引领。着眼于“山、海、水、城”和谐共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整体布局。把规划设计作为“美丽台州”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工程,抓住城市总规编制和城市设计两个国家级试点的机遇,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规,对海湾型城市的总体格局作顶层设计,对三区融合、三区两市协同、市域一体化发展作系统架构。加快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
二是美化城市景观形象。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以及各县(市、区)核心区块建设,打造城市核心景观。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与沿线道路景观提升,扮靓城市门户廊道。以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大拆大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推进城市公园、广场、绿道等建设,让城市亲近自然。推进高品质“水上台州”建设,塑造江南水乡风情。
三是打响基础设施会战。下决心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下决心彻底解决台州南片用水短缺问题,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下决心创建“零直排区”,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下决心全面打造全市域互联互通大网络,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打好治水、治气、治土“组合拳”,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清新空气示范区”创建等工作,让“台州蓝”“台州美”成为金名片。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牢牢管控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入实施河长制、湾(滩)长制、湖长制,全面强化巡、管、护的职责。
五是推动民生事业发展。以教育、医疗卫生为重点,拿出超常规的举措,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跨越式发展。教育方面,瞄准全省第一方阵,着力打造教育高地,培育一流名校,全力引进国内省内顶尖中小学和学前教育资源,提升整体质量。卫生方面,坚持量质并举,全力引进国内排名靠前的知名医院和一流专科医院,启动市级医院创“三甲”工作,探索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
六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强对城乡垃圾分类、清运、处置以及城市店面房、广告招牌、停车、小区物业等有效治理。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推广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慧安全、智慧环保等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街(路)长制、城管工作站等制度。推动管理重心下沉,加强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理,培养社工队伍,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七是推进美丽乡村升级。启动实施“新百千工程”,以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促进“点上美”和“全域美”统一,变“盆景”为“风景”。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加快生态公厕普及,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深入推进“田园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整洁田园、美丽农业。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开发,留住乡愁。
八是促进社会文明提质。不断把文明城市建设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构筑台州社会文明新高地。充分发挥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精神,更好地感召人、鼓舞人。拓展深化提升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台州人”主题教育实践,培树更多的道德模范、台州好人、最美人物,让文明之花开遍台州大地。
【作者为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