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与你们同在,见证南峰新城。”7月17日上午9时43分,仙居县南峰街道工办的陈双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
当天上午,仙居城区王台门巷、南门街区块(南峰北路至穿城中路段)正式开拆。回忆起参与动员拆迁过程的点点滴滴,想着拆迁地块日后的全新模样,身在现场的陈双双感慨万千。
不仅仅是陈双双,今年以来,南峰街道所有年轻干部都有在拆迁一线锤炼的经历。“玉不琢,不成器。”南峰街道办事处主任朱继平说,“年初开始,我们把拆迁一线当成练兵场,让年轻干部们在参与中学本领、展才智、提素质。”
一线“传帮带”
7月11日晚,受强台风“玛莉亚”余威影响,仙居雨大风急。午夜时分,有一拆迁对象户因对房屋面积有疑义,要求王台门巷、南门街拆迁工作组马上组织重新测量。王俊立即带人过去,忙完后,所有人的衣裤全湿了。
王俊是南峰街道重点办主任,这是他在拆迁一线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个夜晚。“只要工作能做好,辛苦点没事。”他说,“街道的老同志都在前面冲,我们作为年轻人,没有理由叫苦叫累。”
由于位于县城中心,今年仙居的重点工程涉及南峰街道的就有62项。其中多项涉及拆迁,为此南峰街道专门设立了5个临时拆迁工作组。
“千难万难,拆迁最难。”朱继平说,“近年来街道新进的干部大多在40岁以下,不到30岁的有16个,他们有文化,也有干劲,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为了锻炼他们,街道党工委讨论后,将他们全部推到了拆迁一线。拆迁工作做好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自然就提高了,这也有助于街道各项工作的新老更替。”
为了让年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街道在各个工作组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王台门巷、南门街拆迁工作组10个人中,年轻干部就有7人,负责“传帮带”的是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徐志明。
“在老徐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南峰街道城建办副主任陈澄非说,比如耐心听取拆迁对象户的诉求,客观分析他们的真正想法,再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有位70多岁的阿婆不愿搬迁,陈澄非不厌其烦,上门不下20次,又动员其在外做生意的儿子一起做工作,6月底,老人高高兴兴地签了拆迁协议。
“南峰青年说”
“在老同志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工作技巧,更学到了作为一个街道干部的奉献精神。”在最近一期“南峰青年说”论坛上,南峰街道综合办副主任郑仁重动情地说。
进入单位刚满两年的郑仁重,也是王台门巷、南门街拆迁工作组的成员之一。5月底,老同志徐志明去拆迁对象户家里做工作,经过一片废墟时一脚踩空,造成脚踝骨裂。因为拆迁任务急,老徐没有休息一天,每天一瘸一瘸地照样忙碌在一线。这让所有年轻干部都很感动。
“身边的榜样,更加亲切感人。”朱继平介绍,着眼于给在拆迁一线锻炼的年轻干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街道于3月底开设“南峰青年说”论坛,定期举行,让年轻干部们讲述身边的拆迁故事和自己的感受心得。
效果立竿见影,年轻干部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班加点,日晒雨淋,大家毫无怨言。王台门巷、南门街拆迁工作组有个故事,对象户来签协议,整个小组都得在场,确保没有一道工序拖后腿。4月底一个午夜,大家刚忙好回家,有个对象户打来电话说要签协议,10多分钟内,大家都赶回了拆迁小组办公室。
拆迁的工作要做,街道的事情也要忙,年轻干部们“两头跑”,忙得不亦乐乎。5月底,正是王台门巷、南门街区块拆迁协议集中签订阶段,郑仁重的妻子生产,他每天也只能到医院去陪一会儿。陈澄非不慎摔倒致左手桡骨骨折,照样天天坚守在岗位上。
一周一点评
从不敢进村民的门,到取得村民的信任,再到赢得村民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去年刚参加工作的王琪,完成了从一个大学女生到街道干部的转型。
王琪是柴岭下村搬迁改造工作组的成员。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该村的整体搬迁是一块“硬骨头”。她跟在工作组负责人、街道安监办主任宋建的后面,上门听诉求、讲政策,找各种关系做村民思想工作。如今,柴岭下村搬迁改造有了实质性突破,村民房屋丈量工作已完成90%以上。
这样的经历,也发生在每一个在拆迁一线锻炼的年轻干部身上。立足于推动他们的成长,南峰街道还建立了“一周一点评”制度,每周四晚上,街道主要领导针对年轻干部在拆迁一线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很多时候,主要领导还深入拆迁一线,协助年轻干部解决棘手问题。
“以前街道的大院内停满了车子,现在年轻干部都到拆迁一线去了,车位空空如也。”南峰街道党群办主任郑剑用这个直观的例子,概括了年轻干部的十足干劲,“参与拆迁的经历,就是我们的一种财富。”
“没想到他们年轻人做工作这么耐心细致,没想到他们遇到困难会毫不退缩,更没想到他们最后能赢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说起街道的年轻干部,柴岭下村村委会副主任龚均淼竖起大拇指,连说三个“没想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