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所有人的朴素愿望。
早在20多年前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台州,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据市民政局提供的养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603万台州人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20.5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98%。
台州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解决养老问题势在必行。
2014年,我市开始着手建立台州地区养老新制度,市民政局连续出台《台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养老机构总数316家,其中,公办11家,乡镇街道敬老院89家,民办216家。全市共有机构养老床位4.9万张,每百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4张。全市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960家,其中城市社区照料中心191家,农村社区照料中心3769家。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台州养老方式、养老观念及服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养老机构也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如今的“一床难求”。
样本
黄岩院桥镇老年公寓:从7人到爆满
“这边多摆一些花,那边挂上一些彩带。”7月21日,黄岩区院桥镇老年公寓内,院长程立贵正忙着迎接志愿者的相关事宜。
1997年,黄岩区院桥镇建起了第一家养老院,取名院桥镇老年公寓。
程立贵是第二任院长,今年60岁。一聊起养老,程立贵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
在这个老年公寓,程立贵已经服务了15年,倾注了他半生心血。
“十几年前,这里可是很冷清的,房前一片荒芜,没有任何绿化。只有7个老人住在这里。那时谁家有老人送到敬老院都不好意思说,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回忆起刚接手老年公寓的情形,程立贵说,往事历历在目。
从昔日脏、差、穷的小小敬老院,到如今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标准化服务中心,这个巨大的变化,记录了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养老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绝大部分老人在家由子女养老送终,只有五保老人才会进敬老院。
以院桥镇敬老院为例,刚办起来时只有7位五保户入住,连院长、厨师、护理员在内总共10个人。
最早入住这里的7位老人,先后离世。目前,老年公寓规模已经发展到83人,包括程立贵在内有9位工作人员,其中3位保姆(护理员)。
2003年接手后,程立贵对敬老院进行改造翻新,去年又进行消防改造,每个房间增加喷淋设施,室内禁止吸烟。
如今,院桥镇老年公寓成了黄岩为数不多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敬老院之一,占地10.5亩,设有2人居标准间39间、3人居标准间3间,室内卫生设施齐全。院内有活动室、综合大厅、仓库、厨房、门卫值班室、门球室等。
在院长室墙上,还挂有浙江省民政厅颁发的二星级证书,黄岩仅此一家。
到养老院采访,恰逢午饭时间。每位老人两个菜,一荤一素,包心菜炒肉片、笋干,米饭软软上口。
活动大厅兼食堂餐厅,能够自己走动的老人齐聚食堂,边吃边聊。腿脚不便、卧床的老人,则由保姆送到房间里。
顾梅青,100岁,今年5月刚刚过了百岁宴。“热闹得很”,黄岩义工志愿者们一起,与老人一起庆生。
与顾梅青一起过百岁宴的,还有一位老人叶华法。
叶华法今年9月满100岁。叶华法腿脚利索,耳聪目明,床头还有部老年机。“孙女买给我的,想他们了,就给他们打个电话。”
记者核实叶老的出生年月,他利索地从枕边的袋子里找出市民卡给记者看。
“饭菜可不可口?”记者问。
“好得很,每天换花样。以前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老了老了,又开始享福了。”说起在公寓里的幸福生活,叶华法满脸喜悦。
院桥镇老年公寓老人,普遍是70岁老人,最多的是80-90岁老人。
老年公寓收费标准从10多年前的600元,涨到现在1000元,护理费另加,从200-900元不等。其中,护理费六成归保姆。
程立贵拿的工资只是镇里临时工工资,而保姆的待遇却是他的2至3倍。程立贵解释说,保姆难找,要留住好保姆只有开高薪。
老年公寓一半面积是绿化、健身场所,院外绿树郁郁葱葱,老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有谈天唠嗑的,有围着小花园散步的。一看到程立贵来了,老人们乐呵呵地招呼着。
老年公寓工作人员还种菜、养鸭,改善老人伙食。
程立贵给记者讲了一个感人故事:2017年12月29日下午,老年公寓来了一位访客,来访的男子40岁左右。一到敬老院,他拿来两万块钱,说这钱给老人用。
程立贵十分感激,说要开个收据给他,但是被好心人拒绝了。程立贵说,元旦正打算给院里老人买新衣新鞋。好心人没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就走了。随后,每位老人开心地领到一套新衣服、新鞋,还有一份水果。
程立贵说,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日益增多。“上一辈人会觉得送父母去养老院是非常不孝的,觉得是生离死别一样。但是这十多年,养老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老人,是自己主动要求来养老院的。”
现如今,院桥镇老年公寓是满负荷运行,不断接到老人要入住的请求,由于床位爆满只能婉拒。
养老是个人之忧,更是社会之难。程立贵身兼黄岩区人大代表,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院桥镇老年公寓二期工程已经立项,就在老年公寓对面,占地6亩,总投资2000万元。“最快年内就可以上马,新增150张床位。”程立贵满怀期待地说。
编年史
1982年
普查五保对象,发五保供养证,农村有五保户7290户,享受五保5741户。全年供给资金49.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2万元。
1988年
开始实行乡镇统筹、分级管理的五保供养制度。城乡敬老院57所、床位709张、工作人员72人,收养孤老残423人,集体供给资金63.62万元。玉环县70%乡镇建立敬老院。
1989年
临海建社会福利院,收养城市孤寡老人,并接受自费进院养老人员。
1990年
各乡镇五保工作全部实行统筹。
1998年
实现乡镇有敬老院。
2002年
天台、三门福利院开院,全市各县(市、区)均有福利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2003年
仙居、玉环、路桥、温岭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给试点。至年底,各类民间资本进入福利事业领域4089.4万元。
2006年
各类收养性单位196个,床位11753张,收养各类人员7094人,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91.3%,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率96.4%。
2017年
全市养老机构总数达316家,养老床位4.9万张,享受养老服务补贴人数32975人,全年补贴金额2245万元。
记者手记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1982年,国家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直接或问接地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家庭规模的大小。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下降,家庭结构逐渐形成“4-2-1”、“4-2-2”甚至“8-4-2-1”的“倒金字塔”形状。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得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在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照料资源明显减少已成事实的当下,机构养老将成为标配。
40年间,台州人的养老方式也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到现在的社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并行,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在确保政府“托底型”养老的基础上,台州各地持续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用“市场化+”推动养老服务业多元发展。以黄岩为例,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第三方上门送服务,保障特殊化老年群体,重点关注养老机构服务范围之外的低保、空巢独居等老人,有效覆盖偏远乡村老人养老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老人“有饭吃、有人管、叫得应,”台州正朝着这个目标在不懈努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