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5年的“五水共治”,路桥区先后完成省“清三河”达标区创建,完成7个断面消劣和4099个小微水体销号。去年,荣获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路桥区而言,治水尚在路上。日前,在全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路桥区委书记潘建华对新一轮治水工作“一锤定音”:“必须以‘治’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打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这场攻坚战。”
向水而兴,路桥再扬征帆。
攻坚“零直排”——
全域普查,锁定污染源头
作为纵深推进新一轮“五水共治”的龙头工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攻坚治水难题的一把利刃,是从治标向治本、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的治水升级版。
路桥区环综委副主任、区“五水共治”办主任黄士法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一项探索,没有太多成熟可借鉴的经验。目前,路桥区在新桥镇作了探索,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特点,形成了全域截污、雨污分流、管网监测管理等多种创建模式。
作为“污水零直排试点镇”,为达成创建目标,新桥进行了全方位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普查。整个普查工作历时2个月,投入人力近200人,彻底理清了管网底账和污染源源头,并形成问题清单、整治清单,为新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和下一步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基础和设计指导。
经验已形成,建设全铺开。近期,路桥区出台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今年启动并完成重点区块的深度排查,形成整治项目清单,从基础设施布局、排水管网普查、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沿河拆违等多方面推进实施,让“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范围覆盖所有行政区域。
实现“零盲区”——
全面管控,聚焦短板发力
路桥街道商西路夜市,大量存在的小餐饮带来大量污染物排放,成为这一区域治水的难点。
“尽管我们经常对马路进行冲洗,但路面上的油污仍然很明显。”路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路桥街道已通知商西路夜市经营户进行统一整改,每家每户制定整改方案,隔油池未做到位前一律停止营业。
“六小”行业存在一定的低端业态,污水违规排放问题明显,是“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中的一大“拦路虎”。目前,全区共排查“六小行业”5140家,已关停1320家,其余3820家纳管率、预处理设施处理率、排水证办证率达100%。
“我们要求队员在巡查时一旦发现乱倒污水现象,立即进行制止纠正,并发放整改通知书,并告知店主再出现该现象将会进行立案查处,保持高压的整治态势。”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张桥说。
在不久前的全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水专项主题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研究员级高工何伶俊特意为路桥街道南洋新村“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点赞。
该小区投入300万元对排水、道路、景观进行整体“海绵式”零排放改造,新建雨水管1520米,污水管1950米,同时还对建筑排水立管进行了雨污分离改造,真正实现小区污水零直排。
南洋新村的实践为路桥区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提供了参考样板。目前,区住建分局正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组建生活小区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技术服务组,统筹指导全区生活小区类“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
追求“零距离”——
全员发动,压实主体责任
为破解“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时间紧、排摸难度大、工程任务重等难题,路桥区实行关键一招——长效工作机制,对创建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细化了子目标,并逐一明确“路线图”“时间表”。
镇(街道)作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辖区的建设项目实施。根据各镇(街道)实际,“方案”对全区各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建设的“时间表”作了明确,以“1432”的步骤分步实施,确保在2022年完成所有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建设任务。
“‘1432’的意思是从今年开始,每年完成创建任务的镇(街道)数量。把创建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内容,通过签订责任状,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黄士法说,目前,路桥区住建、环保、综合行政执法、城建集团等18家区级单位,正牵头对全区生活类小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建设工作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区“五水共治”办将组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技术组,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建设工作的技术保障。
除了夯实部门、镇(街道)责任,路桥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工作观念也正在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线履职,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作用,护水志愿者纷纷参与……“污水零直排”建设新的探索和创举正在路桥各地不断涌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