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堆小山般的建筑垃圾,先进行降尘处理,再搅碎,用铲车搬运至工地,装进道路一旁的铁笼子里。这是记者日前在路桥区螺洋街道东风村看到的一幕。
东风村位于路桥西大门,随着美丽乡村的推进和金台铁路、杭绍台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增多,拆违、拆迁、村民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据了解,东风村今年已拆除12300平方米违法建筑,还将实施3000平方米违建拆除,再加上重点工程征用拆迁,短时间内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围绕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这个目标,今年5月,东风村以“垃圾不出村”为主导,通过南京设计团队引进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减量再生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理新路,实现了垃圾就地消纳和资源转化。
“这个铁笼子就叫景观石笼,外部由钢丝网板通过环紧固件进行连接,其内部将填充有各种废弃的建筑垃圾,如水泥块、废砖头、废木料等。”东风村党支部书记金国斌告诉记者,不同于普通的砖块围墙,景观石笼有其自身优点,最方便就是简单,易于安装,成本低廉。这个景观石笼,受益于固件环紧的结构特点,安装时不需做地面基础,其尺寸也可实地调整,简单了解就能独立安装。
“不仅如此,石笼安装门槛低,却有着高渗透率、不易变形、寿命长等优点。”金国斌说,平时雨水可通过石块间隙渗透,同时,耐腐蚀材料也让石笼墙壁基业常青。
“在石笼的木头、石块上铺点土,就可种上植物,装上木板就能改建成凳子,供人休息。”金国斌说,随着时间推移,石笼周边慢慢地长出花、草、青苔等绿植,最后能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据了解,东风村从今年5月景观石笼“上岗”至今,资源化利用已成功消纳当地大部分建筑垃圾,转化率达90%以上。
“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需系统性思维重构,垃圾减量再生是当地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一次试水。”螺洋街道驻东风村指导员蔡晨说,接下来,街道将逐步推广东风村经验,加快构建立体式建筑垃圾就地消纳闭环,同时不断优化辖区内的环境质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积极探索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之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