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挂点滴的时候,拿家长的手机玩游戏。
看着支付宝的一长串账单,朱女士头都大了。今年9月21日至10月25日,8岁的女儿美美在游戏里充值了近3000元。最频繁的一次,10分钟内充值5次,共计640元。尽管家境富裕,但朱女士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以前,孩子沉迷手机,更多的是花费时间。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衍生出了“大方”充值。
一个多月充值近3000元
朱女士,临海人,是一名全职母亲。10月25日,她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支付宝的消费提醒,显示她在苹果商店消费了128元。这让她很奇怪,因为当天没买过东西。
朱女士翻了下最近一段时间的消费账单,结果吓了一跳。“消费记录非常多,大部分是苹果商店里的消费。”朱女士说,她平时用微信支付,支付宝不可能有这么多笔消费记录。
仔细看了几遍,朱女士发现消费金额很有特点,都是6元、68元、128元等。“看着非常像游戏里的充值。”朱女士在家也会玩手机游戏,对游戏商店里的充值礼包还有一些印象。
“当时心里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朱女士说,平时孩子会要手机玩,最近一段时间讨要的次数更频繁。起初,美美并不承认,直到朱女士假装要送她到派出所时,才哭着承认,自己在游戏里点了一些东西。
美美玩的是一款手机赛车游戏,里面很多造型酷炫的跑车都要花钻石解锁。想要获得钻石,除了日常的任务以外,就需要进行充值。
那么,美美如何得到支付密码的呢?朱女士还有一些记忆,“当时设置支付密码的时候,还是让女儿想的。”
手机充值不只有游戏
如今,在一些学生中间流行另一种充值,兑换“阅点”或是“书币”。有了“阅点”,就可以在一些微信公众号里阅读小说。
和“起点”等小说网站不同,这些公众号里的小说往往带有大段暴力、死亡、色情等内容的描述,吸引人眼球。
通过搜索微信“附近的人”,从这些人的朋友圈里获得公众号的信息。在一个学生展示的图片里,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是一段诱惑性的文字或图片,当你想要继续浏览时,下面会显示“由于字数限制,后续内容请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XXX并关注,回复123。”
为了增强吸引力,往往会有这样一句话“本文章只保留几天,请及时关注!”与游戏充值不同,此类形式比较隐蔽。
“爸妈看到玩游戏会说几句,但如果屏幕上是字,他们只会以为是在看新闻或回消息。”小程是一名初二学生,一年前同学向他推荐了一个“有意思”的公众号。
据小程讲,由于这些公众号经常被封停,同学之间经常会聚在一起,分享新的公众号。
如何管住孩子的手
目前,网络游戏企业已经在实行实名注册。除此之外,一些当下热门游戏正在试行“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例,家长通过简单步骤完成绑定后,可以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对指定的手机实施一键禁玩。
家长开始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在采访中,朱女士表示,打算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零用钱,只允许在零用钱的额度之内花费,未经同意不能用大人的钱,同时保管好支付密码。
“如果双方都认可是小孩子的行为,可以从民事行为能力的角度说这个事情。”浙江郑和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萍说,未成年人在民法中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消费金额过高,且未得到家长认可,家长可以要求退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海更倾向于家长发挥积极作用,陪伴比责骂更有效。林海说,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如果是缺乏关爱而沉迷手机,家长就要在情感上多补偿,“孩子心理上缺什么,家长就应尽快补上。”
从心理角度,林海建议家长多培养孩子运动、阅读,或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课余爱好,“挤压”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