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1月8日讯(记者 詹晓霞 曹思思)日前,随着玉环市龙溪镇山外张老旧工业点内最后一幢违建轰然倒地,玉环59个老旧工业点违建实现全部“清零”。
2017年底,玉环打破阻碍发展的坛坛罐罐,在台州市率先启动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一年多来,全市上下齐心、克难攻坚,老旧工业点改造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前圆满完成了59个老旧工业点264万平方米违建“清零”目标,走出了一条玉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好路子。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玉环市委书记林先华说:“玉环全市上下要乘势而上,铆足干劲,加大力度,全力做好‘腾笼换鸟’文章,力求早出形象、早出成效,真正拆改出跨越发展新空间、城市建设新形象,加快推动玉环高质量发展。”
凝聚攻坚合力 全速推进拆违
玉城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蒋祖美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审批文件、老旧工业点改造进展情况表、工作计划安排表等。自从接手街道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工作后,蒋祖美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直线飙升。
1月4日上午,上班时间刚到,蒋祖美的办公室里已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上门寻求帮助的企业主、村民等源源不断。“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我们一直坚持拆迁公平公正,尽最大限度补偿企业搬迁过程中的损失。”多跑几趟企业、多和村民讲透政策,蒋祖美与老旧工业点内的拆迁方“打成了一片”。翻开蒋祖美的工作日志,休息日寥寥无几。
深入一线,马不停蹄。“跑断腿、磨破嘴”,蒋祖美的坚持,是玉环所有一线干部夜以继日持续攻坚的缩影。
一年来,依托每月至少两次的“集中拆除日”这一载体,玉环市四套班子领导以上率下、深入一线;实行“拆违量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制度,倒逼各地“上紧发条”,以“5+2”“白加黑”模式全速推进拆违。
同时,挂图作战,紧扣时序。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先排查、再摸底、再细化改造方案,明确拆违、立项、改造等时间节点及改造方式;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并通过日统计、周点评,蹲点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到点到位。
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一线指挥,驻联村干部、村干部等为联系成员,层层落实责任;国土、住建规划、环保等部门千方百计、大力支持……各方鼓干劲、聚合力,推动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工作大步向前,最终在2018年底提前实现59个老旧工业点违建清零。
政策红利助跑 打造民心工程
玉环力恒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刚得知要改造老旧工业点,董事长陈永生很着急,一边是厂房可能面临拆迁,一边是源源不断的订单,愁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当他详细了解政策后,紧缩的眉头舒展开了。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玉环创新“拆除违法、先行开发、安置合法、拆除合法、开发余量”的单区块滚动开发模式,即在工厂不停产的前提下,有限拆除老旧工业点内的违建,腾出空地先行开发建设一批厂房,等合法企业入驻新厂房后再拆老厂房,逐批逐量滚动开发,实现企业最多“搬”一次。
从2017年以来,玉环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等政策,打破村界、路界、厂界,实现规划、建设“一盘棋”,对59个老旧工业点和24个小微企业园逐一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政策“红利”“助跑”拆违。2018年初,玉环又因地制宜出台了《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工作指导意见》,率先在小水埠村开展试点,以地换产权、以地换空间、滚动开发、统一建园等“红利”,让原本愁眉苦脸的企业主们乐了。
此外,该市还分别成立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专班经营和实体化运作。各专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践行“妈妈式”服务,引导优质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园集聚发展、帮助拆迁企业调剂过渡生产用房,特设小微企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代跑”服务。
开启“快跑”模式 重建速出形象
在玉环城北大道与狮城线交界处,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西青塘岭脚工业区一期工程已初具雏形。去年5月工业点内违建扫清,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动工建设,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小微企业争相入驻的“香饽饽”。
“入园是大势所趋,除了对企业来说好处多多,新建这个工业区也为村集体带来300万至500万元不等的年收入。”眼前的工业区外观越来越“饱满”,玉城街道西青岭村组长赵章平满心欢喜。
一手抓老旧工业点改造、一手抓小微企业园建设,拆建同步,双轨并举。去年玉环举全市之力率先启动18处老旧工业点的改造,并争取在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剩余41个老旧工业点也确保在今年底前全部启动建设。
2018年11月23日,玉城小水埠、坎门里澳一期、清港凡宏等3个老旧工业点改造项目和小麦屿、连屿、胡新、金山井头、大沙湾、梅岙等6个小微企业园建设项目集中开工。这标志着玉环全市“一老一小”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也意味着今年玉环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的工作重心从“拆违”转移到“改建”上来。
据了解,通过三年改造,玉环59个工业点建筑容积率将由1.08升至2.0以上,总建筑规模达到900万平方米,预计产值将从176.7亿元上升到500多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元,建筑规模、亩均效益都将大大提升,昔日的“脏乱差”将被一座座标准厂房、一排排成荫绿树、一条条宽阔大道取代,不仅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