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破解台州经济提速密码
政府推动下,实体和资本的融洽:愿意做事、肯吃苦的人,在台州不愁借不到钱
2019年02月01日 05:47:1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王益敏 史春波

  浙江在线杭州2月1日讯 很多人这样评价台州和台州的民营经济:“台州创业人,最初做的多是自己仅会的手艺活,赚了一点钱后,他们却坚持这样的‘手艺’,嘴上说着干不了别的‘大事’,实际上却一步步向上,面对数次金融危机,他们也会经历低谷,但最终凭借积累和品质,爬上了更高的点。”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走访多家台州企业、金融机构,深度解析台州民间所说的那组“反转密码”。

  密码一:两代创业人的坚守

  浙江奋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柳看起来有点五大三粗,说话和笑点总是来得直截了当,他的创业故事,带着浓浓的台州乡土味。

  1981年,郑志柳以80元起家,开办了一个回收废料、加工后再出售的小作坊。几年后,他注册成立了浙江奋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郑志柳曾自嘲: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更别说怎么办好一个厂。虽然这么说,他却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道理:“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踏实、肯干、勤奋、能吃苦。这些,都是伴随企业发展的。”

  在郑志柳看来,越是困境,越是企业发展的机会。“即使企业有段时间不赚钱,但是,只要在这个行业坚持,就一定能得到回报。”郑志柳说,他不断加大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前些年,奋飞橡塑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进。

  坚持实业,遇到挫败就爬起来重新来过。在台州,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属于年轻人。

  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幼章今年82岁,是台州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仍活跃于一线。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商吉利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他们生产的汽配产品,占到整车的二十分之一。

  池幼章说,自己坚持实业,是一辈子要做的事。他在近日给一位老友的信中这样写:我如今尚在一线操劳着,绝非为了多挣几个钱,也绝非为了扬名显姓……我有所图,图的是创造业绩,感恩党……”这张信纸,是一张普通的A4纸,另一面还打过字。

  密码二:从制造到智造的探索

  坚守实业,发展什么样的实业?这是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

  几年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时疯抢智能马桶盖,千里迢迢背回家的新闻,让人记忆犹新。

  而现在,台州民营企业生产的智能马桶盖却出口欧美高端市场。去年8月25日,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生产的2000多件智能马桶盖,从宁波港装船出发,运往美国西部奥克兰港。这是国内生产的智能马桶盖首次出口海外。

  从背进来,到运出去,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彰显了“台州制造”崛起的密码。

  二十多年前,欧路莎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应运而生,那时也是卫浴产品从西方进入中国的初期。在20年发展中,欧路莎也经历了几个重要转折,其中影响深远的便是五年前提出的“智能卫浴”战略,打造以智能马桶为核心的整体卫浴智能化,从而立体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溢价能力。

  与智能马桶盖一样,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逐渐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医药、模具、水泵、汽车配件……一个个块状特色产业,奠定了今天台州“制造之都”的根基。

  黄岩区是台州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低小散的问题尤为突出。该区通过倒逼机制,将制造业向“智能模具小镇”、“小微企业园”集聚。如今,有业内专家评价: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的企业总体实力,代表了中国机械精密加工的最高水平。

  密码三:政府推动下实体和资本的融洽

  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事实上,台州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破除体制障碍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先后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意见,申明并实施“除国家明令禁止外,所有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进一步破解民资准入堵点,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有力激发民资活力。

  此外,2017年6 月,台州市出台了《台州市股改新政 10 条》。3个月后,再次发布新 10 条,旨在力争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台州市金融办人士介绍,台州市把股改上市与企业培育结合,与民营经济抓大活小结合,使股改上市有充裕的后备资源。

  同时,台州良好的金融环境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助力。台州的市府大道位于新城核心区域,被称为“台州的华尔街”。这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矗立在一起,彼此相隔不足两百米。即便是小到十几万元的贷款,在这条“华尔街”的大厦内,也不会受到丝毫怠慢,“我们就是做那些大银行不愿做的小微信贷,而且逼着来台州的大银行,也跟着一起做好小微企业的服务工作。”台州银行市场总监王伟文说,他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1993年,台州人朱宣辉和哥哥合计,决定开个工厂。那时,朱家兄弟仅有一个四五人的小作坊,他们拿出所有积蓄,打算买下一间厂房,可是满打满算还是有3万元的资金缺口。为了能借到这笔钱,兄弟两人跑了很多地方,却屡屡遭拒。偶然间,他们想起了每天清晨在新大街摆摊时,对面有一家“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台州银行前身)。在忐忑不安咨询后,他们得到了“可以”的答复。

  如今,兄弟俩创办的企业名为肯得机电,在台州当地算得上知名,年产值超过了3亿元。回想起25年前的那句“可以”,如今已是肯得机电总经理的朱宣辉仍十分感慨:“不是这3万元,可能就没有企业年产值过3亿元的今天。”

  进驻台州一年半的杭州银行,如今同样在这个城市里将主营业务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一年时间里,为当地普惠金融提供贷款11亿元,贷款户数超过2000家。同时,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担保人,台州为企业建立了5亿元规模的信保基金。

  台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疾”在这里得到了有效解决。据悉,台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2%,高出全国近2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却只有0.82%左右,为浙江省最低,着实成为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助推器。
  走在实业路上:耐住寂寞,挡住诱惑

  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呈斌博士研究台州民营经济数十年,在他看来,台州人创业最珍贵的一点,是耐得住寂寞。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几天的采访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一个做缝纫机的小作坊,做成了上市企业,一个月前,创始人阮积祥登上“风云浙商”的颁奖舞台。在接受我们专访时,他说,自己从修鞋匠成了大老板,这段漫长的道路中,经受了无数的诱惑,放弃了一次次赚快钱的机会。

  如果说,放弃诱惑是第一步,台州人在发展实业中,不断进取就是接下来更为重要的一步。

  采访中,很多台州人告诉我们,只要是一个愿意做事、肯吃苦的人,在台州是不愁借不到钱的。实体和资本,在台州显得分外“融洽”。对此,王呈斌博士这样说:“二三十年来,台州小微企业的不断壮大,也是台州银行等商业银行得到发展的基石。”在他看来,“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定义金融支持了企业,而是彼此互生同存发展的最好例证。”

  “V形反转”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十多年来,我们正是从台州的点点滴滴中,看到感受到了台州通过政策牵引、机制驱动、平台聚合、服务创新,“拆、治、关、转”等手段并举,最终推动制造业的“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里的每一步,走得勇敢、走得扎实。

标签: 台州;民营经济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