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机械手在焊接墩柱箍筋。
这几天,中交三公局路泽太高架TJ01标项目部一片沸腾,这缘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一封快递信。
“信里装的是我们自主创新研发的自动化焊接机械手专利证书,这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本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项目部创新小组主创人员张世杰说。
目前,机械手不仅有效助力路泽太项目快速安全建设,而且赢得了业内同行认可,温州、杭州以及广西、云南等地的交通建设部门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路泽太高架工程是省市重点项目,也是台州市中心到温岭的主要交通大动脉,有墩柱1200余个,一个墩柱上箍筋数量为60—80个不等,墩柱箍筋焊接工程量十分庞大。在没有机械手之前,需要两名工人进行焊接,仅一片箍筋就要近20分钟。
“人工焊接不仅时间长,而且还容易出现钢筋烧伤,焊接不饱满、漏焊、脱焊等现象。”张世杰说。
随着钢筋加工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钢筋焊接的质量保证及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人工智能融入钢筋焊接中,以达到机器换人的目的,这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去年1月开始,张世杰和工友们通过自学《机器人编程手册》、向有编程经验的IT技术人员请教以及在钢筋加工场进行多次试验和研究,最终成功研制出这个机械手。
“你看,通过焊接机器人在轨道上的走位及机械臂灵活的转动,机器人会全自动控制焊接位置、焊接时间、焊接长度等,每一个焊点通过光敏传感器来验证是否存在漏焊等现象。若传感器未检测到电弧光,则机械手会根据编程中设计的内容进行自我操作,小范围搜索接触点直至焊点焊接完成。”在该项目钢筋加工厂,张世杰自豪地介绍起他的发明,“我们测算过,现在每焊接一片墩柱箍筋,机械手只需约3分钟,人工成本为原来的1/7或更少,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据悉,该标段450余根墩柱已完成77%,预计4月底前能完成施工。“我们希望在未来的项目中,机械手焊接能够继续深化和创新,在更多的项目中发挥光和热,为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添砖加瓦。”该项目部负责人吴豪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