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9日讯 6月6日上午,约80万尾鱼苗放流入海,为洞头海域海洋生态修复又添新瓦。当天,2016年“6·6”放鱼日暨温州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月启动仪式在洞头国际放生台举行。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章方璋,洞头区委副书记、区长王蛟虎,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仁博,副区长刘素婷等参加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以“增殖放流保资源,修复渔场促民生”为主题,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渔场修复振兴大见成效、海洋资源整合利用再上新台阶”的要求,以及推进“浙南渔仓”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进程,进一步促进“美丽温州”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仪式现场,销毁了部分收缴的非法网具,并放流各类适合洞头海域生长的鱼苗约80万尾。洞头区还代表沿海县(市)进行了表态发言,承诺将严管彻查,强化幼鱼保护工作,实施全产业链管控,确保实现“沿岸不见地笼网、海上不见应休船、市场不见新鲜鱼”的幼鱼保护和伏休监管目标。同时,陆海统筹,美化海洋生态环境,严格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整治。结合“五水共治”,推进海陆同治,加强陆源污染源、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海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确保实现“美丽海洋”建设目标。
此外,我区还将立足实际,深化渔业转型发展,以渔业油补政策调整为契机,打好“一打三整治”转型组合拳。推动远洋捕捞发展,加快海洋捕捞转型升级,培养“生态牧场”等新型养殖方式,提升水产品加工、营销水平,强化全产业链发展。并推进经济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做好“海”字文章,突出全域景区化,进一步综合利用“渔、港、景、涂”等资源,努力打造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渔区城镇化、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增殖放流活动已成为洞头保护和修复海洋环境的常态化工作,从2011年开始,通过举办放生活动、建设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等举措,使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为企业主动参与、民间自发举行的环保行动,较好地宣传了亲海养海的环保理念,洞头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并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公园、全国海钓基地、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六张国字号名片”,持续向好的生态综合环境,正为“海上花园”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据统计,目前洞头区已累计实施15项海洋生态补偿项目,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近4.8亿尾(粒),投放人工鱼礁9万余立方空体,建成152公顷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053公顷省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名列全省前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