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5日讯 “我年逾古稀,深夜负伤,一般人躲都躲不及,但他们三人却愿意帮助我,是我三生有幸!”回忆起那一晚的情景,现年77岁的谷老伯几次重复着这句话。为了表达这份谢意和感动,老人凭着受助时知晓的些许线索,给其中一位助人者的学校寄去了感谢信,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位学生。
三人相助一片心
事情发生在去年12月29日晚10时许,谷老伯骑车至市区汤家桥北路一转弯处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轿车逼得无路可走。于是,他便转向行人道,却不慎摔了个底朝天,额头、眉骨、鼻梁骨等多处受伤,鲜血直流,浑身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一男学生路过,见状三步并两步上前,将谷老伯扶起,并及时拨打了120;随后路过的一中年男子,也停下了脚步,向谷老伯递来了纸巾,连着向他询问家里的情况;同样路过的一位女士,也赶忙掏出纸巾为他擦拭,一边嘀咕着“事出肯定有因”,一边给110去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来的过程中,男学生替谷老伯还了公共自行车,而另两人则不断安抚着他的情绪。待救护车赶到,三人执意要将他送去医院,但谷老伯最终婉言谢绝了三人的好意。
次日凌晨,谷老伯在医院做完检查,确认无大碍后,才放心地给老伴打了一通电话。但也就在挂下电话的那刻,谷老伯却又泛起了一桩心事。
一声感谢几道弯
“只知道男学生姓‘周’,来自‘十四中’,但要如何言谢呢?”谷老伯有些犯难地说,“我刚从外地退休回温州,子女也在外地,对家乡已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十四中究竟在哪里?”
没办法,谷老伯只好拨打了114,并要到了学校传达室的电话。但是电话未能拨通。伤势未痊愈又惦念着道谢的谷老伯,只好打消了当面言谢的想法。趁着元旦假期,他将一封手书的感谢信寄往了“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昨日下午,这封感谢信到了该校。很快,“雪中送炭”的故事连同那饱满的谢意,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扩散着,温暖着,发酵着……
直到昨晚7时多,这位不留名的“男学生”,才在该校政教处主任郑海云的苦寻下现身——他叫周灏,来自高一(8)班。“还有两个人也在帮忙,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周灏说。
昨晚8时多,记者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谷老伯,他记下了周灏的手机号码,并连连说着“我要再打电话谢谢他,借此也算再谢谢他们”!
微评>>>
这几年,“老人扶与不扶”的社会话题屡屡见诸报端。在不断的拷问中,往往是薄情多温情少。而发生在去年年底的这样一件“助人为乐”之事,看似虽小,却是黑夜里的一道光芒,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新的一年,我们的身边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如此,这封流传在朋友圈里的感谢信,在有了“姓甚名谁”之余,不仅能涌动着互相照亮的温暖,更有不负“温州”之名的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