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瓯海中心区
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每当人们到瓯海区仙岩时,均会惊诧于朱自清笔下的“女儿绿”。所谓千古《绿》篇凝绿魂,在人们的印象里,瓯海之美,便是色彩柔媚的那一方碧波潭影。
去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瓯海区的潋滟山水之间,又有了新变化:借“大拆大整”之力,瓯海城中村改造亮出“塘西样板”;启动瓯海大道沿线立面改造,不少瓯派民居相继“掀起盖头”;瓯海经济、文化、社会的各方面,都增添了新的景致与色彩,且看——
“大拆大整”打造“塘西样板”
最近,瓯海梧田塘西村村民谷阿婆吃完午饭后,总在所住的周转房附近来回散散步。而几个月前,她还蜗居在破旧老房子里,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不得不一次次搬离躲避。
塘西村是瓯海出名的城中村之一,系温州市区体量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有908农户,1186宗房屋,占地面积225亩。其中,旧房建筑面积21.99万平方米。自去年启动改造以来,塘西村仅用134天就完成了全村100%的签约、腾空、拆除工作,打造出温州城中村改造的“塘西样板”。这个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从此将“变身”成一个具有时尚气息和水乡特色的滨水综合体。
为让塘西村顺利征迁改造,梧田街道真费了不少工夫。据梧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志远介绍,梧田街道提出了“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当年做地、当年出让”的六步走目标,变以往步步走“串联工作法”为“并联工作法”,把征迁工作中可以提前开展的事项全部提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关键的是,梧田街道给村民们专门租赁了周转房,安置村中老人,消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谈及征迁,85岁的谷阿婆说自己内心分外明朗:“老房子小雨漏水、大雨满水。搬入周转房后,生活舒适多了。等新房子改造好,我还可以体验一番住大厦的感觉,不用担心老房子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了。”
事实上,“塘西样板”还仅仅是瓯海区“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及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
去年,瓯海区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行动,全年集中推进19个村(区块)改造项目,完成签约5572户,拆除旧房179.6万平方米,拆除量是过去三年总和,其中将军、林村、池底等12个村实行整村改造,涌现了“塘西样板”“三垟速度”等一批典型。
自去年10月“大拆大整”启动以来,瓯海区完成拆违189万平方米,关闭取缔“四无”生产经营单位8199家,整治合用场所11882家、居住出租房50502户,腾空城镇D级危房10幢、农村D级危房1148户,改造旧住宅84万平方米,整治提升旧市场18家、关闭3家、新建3家。
在刚结束的浙江省“两会”上,“大拆大整”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确认。瓯海区委主要领导认为,“大拆大整”在消除制约瓯海转型发展难题的同时,也为瓯海城市新版图的绘制和显现奠定了扎实基础。“大拆大整”的终极目的是“大建大转”,瓯海将坚持“拆改建”有机结合,用活用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联动推进做地、收储、出让,招引建设一批实施性强的优质项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眼下瓯海也已经享受到“组合拳”带来的红利,而“塘西样板”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
建设中的南湖新城
环境整治成就“大美瓯海”
瓯海大道是一条贯穿温州的“大动脉”,倘若驾车从龙湾国际机场或动车南站上瓯海大道,自然会被高架桥沿线两侧风光所吸引。从去年下半年起,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瓯海大道瓯海段两侧民宅、商品房都悄悄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灰扑扑的模样,摇身一变为风格统一的瓯越传统民居。
去年6月13日,首幢被改造的样板房掀起“红盖头”时,曾引发众多市民专门围观。这楼房原是一幢灰头灰脸的老房子,经过一番改造,屋顶变为坡形盖瓦造型,墙面被粉刷成黄白色,窗户玻璃则换成中空隔音的钢化玻璃,一楼的店面招牌、防盗门也进行了统一设计改造……效果让不少市民惊艳。
据了解,瓯海大道瓯海段沿线建筑立面改造工程,是去年年中启动的一项重点工作。该工程全长9.8公里,历经75天,去年8月底即彻底改造完成。
城区面貌就像家里的客厅,直接体现了家的品位。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仅瓯海大道沿线有了大的变样,城市的街道更干净整洁,绿化也更精致,停车更有序。而瓯海区城市管理的变化,正是源于该区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下,做精做优城市精细管理的探索创新。
新常态下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从管理和服务入手,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在严格落实城市精细管理的“责任”和“细节”上下功夫。瓯海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坦言:“城市管理是一项细节决定成败的系统工程,要树立城市管家的理念,力争上游,高标准、严要求、不留死角做好各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瓯海区制定出台《瓯海区城市管理“治乱”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城中村改造、道路综合整治、架空线路“上改下”、停车场(位)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等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瓯海这一方碧波潭影,终显现出新的面貌——去年,瓯海卯足劲儿推进城乡环境治理,除了瓯海大道沿线立面改造以外,瓯海丽岙已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街道,境内新增精品村4个、精品线1条;关停重污染企业80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65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7%;率全市之先实行道路“四合一”管养改革和协管员“7+1”体制改革,累计查处车辆违停37.6万起、取缔占道经营5.3万起,动车南站等城市窗口形象明显改善;此外,还建成古岸路等美化绿化示范路4条;六虹桥路、宁波路、福州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中……
瓯海大道瓯海段沿线建筑立面改造
“特色小镇”接连传出喜讯
去年9月底,瓯海区特色小镇“生命健康小镇”迎来海外“贵客”——温州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奠基,“杰克逊实验室·中国(温州)”合作项目同时签约入驻。
杰克逊实验室是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曾支撑了至少26项诺贝尔奖。而这次,是它首次选择在美国本土之外建设基地。该项目落地后,将在创新中心拥有3万平方米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它将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开展紧密的科研合作,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开发。
为何“杰克逊”选定温州?据有关人员介绍,这是历经多次考察的结果。2014年12月、2015年7月,实验室理事会常务副主席、首席运营官查尔斯·休伊特等一行两次来温州考察交流,温州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令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敲定入驻生命健康小镇。为促成该项目的落成,温州市委、市政府在生命健康小镇规划建立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瓯海区更是在短短110天内完成用地手续、前期审批、勘察设计等工作。
2015年,浙江省开启“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动产业聚集、创新和升级。在此背景下,温州各地的省、市级特色小镇相继诞生,单在瓯海区就有生命健康小镇、时尚智造小镇、肯恩小镇、梦创小镇、皮艺古镇、财富小镇、智创小镇、眼镜小镇等多个特色小镇。
去年,这些“特色小镇”捷报频传。其中,时尚智造小镇客厅建成投用,温州设计学院、温州时尚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落地,还顺利举办了时尚设计高峰论坛。而生命健康小镇则成功引进了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眼视光科技创新先导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四个超高水平生物医药研究团队。
瓯海“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瓯海区在改革创新方面不断的探索深化。去年,瓯海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落地高层次人才企业35家,引进培育院士2人、长江学者5人、“千人”层次的领军型人才45人;国家大学科技园与瓯海经济开发区实现融合发展,阿里巴巴创新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相继落户瓯海,“创客中国”(温州)创新创业大赛也顺利举办。瓯海新添了国家众创空间3家,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数量位居温州全市第一。此外,还创成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和省专利保险试点区。
景新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2017年瓯海新蓝图
今年,瓯海区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8.5%;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
具体而言,将从5方面入手:
振兴实体经济
将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00个以上,力争在传统行业先行取得突破。
推进温州国际创客城建设,建成众创社区1个、众创空间16万平方米、院士工作站2个,推动一批“人才+项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新增“小升规”30家、“限下转限上”40家、资本市场挂牌5家。
打造品质城市
建成投用新城商务广场等总部型商务大楼,持续打造高铁新城。
完成瓯海大道西延段等8条主干道路整治、双堡新村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交通治堵力度。
新增城区绿地130公顷、绿道5公里、美化绿化示范路5条,改造提升滨水公园16个,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重塑城市生态
完成城中村改造10000户以上。按商品房标准,建设安置房149万平方米,建成50万平方米,交钥匙4500套。
按照全域景区化要求,实施以泽雅为重点、以3A级景区为标准的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个、精品线5条20公里以上。
增强发展后劲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尤其是前期工作攻坚,完成44项区级重点工程、127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任务,力争限上固定资产投资超450亿元,增长12%以上。
加强招商引资,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完成到位资金180亿元。
引进培育国内外“千人”层次的领军型人才10人以上。
提升民生保障
加快推进郭溪中学迁扩建工程等7个学校项目,大力实施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提升等4大行动。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建成投用瓯海福利院。
持续完善社会基层治理、街镇综治工作等社会治理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