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铁三角”,为什么温州要定这个“小目标”?
2017年03月18日 11:28:26 来源: 政已阅微信公众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温州向来颇受关注。近段时间,温州市委、市政府动作频频:3月9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月10日,又召开温州市全力推进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大会。这两次会议,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均亲自参加并讲话。

  今年2月,周江勇刚刚接替徐立毅,成为温州市委书记。按照常理,新上任的“一把手”有个调研、形成主政思路的“空窗期”,但看起来他已很快进入了角色。周江勇的主政思路如何,温州下一步会向何处去?且让我们通过温州政坛这一个月来的种种新变化,来分析预测一下。

  定位

  政已阅注意到,在周江勇近段时间的讲话中,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与之相呼应,温州日报近日刊发多篇与此相关的评论员文章,更凸显了其重要性。

  “铁三角”,这是一个新名词,也是对温州的一个新定位。

  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分不开的:温州人有着冲破思想束缚和机制障碍的胆略,抱团发展、互帮互助的传统。

  温州引发全国性的关注,始于1986年。这一年的4月19日,时任温州市市长卢声亮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们介绍了温州经济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经济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引发全国的关注。

改革开放之初,媒体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报道。

  也就在这前后,温州经济规模挤进全省前三。自此之后,“小商品、大市场”和活跃的个体私营经济,被称为“温州模式”。当时与之并称的还有“苏南模式”。此后“苏南模式”一度遭遇困境,船小好调头的“温州模式”红极一时。

  甚至连温州车牌号也为“浙C”,而“浙A”、“浙B”则分别为杭州、宁波。30多年来,整个浙江已经形成一种固定思路:温州就是浙江排名第三的城市。

  今年2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温州调研时提出,温州要增强当标杆、走前列的雄心壮志,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争当全省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标杆,这是对温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位的精辟归纳和明确定位。

  涅槃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温州的发展出现了阵痛,直接表现为:老板跑路、互保链断裂、信誉受损……也引来外界不少议论和猜疑。

  《温州日报》今年2月25日评论中,将这段时期称为“经历金融危机的风雨与转型升级的阵痛”,又称当时温州的情况“比较困难”。

  2012年,温州市多项指标在浙江“垫底”:GDP、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幅均是倒数第一。当年温州全市GDP为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同年绍兴为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7%,总量上只有30亿元的差距,温州全省“老三”的地位几近不保。

2011年前后,温州一度陷入阵痛。

  但从2013年起,温州经济触底回升。到2014年,温州市实现GDP4302.81亿元,破了“四千亿”大关,比上年增长7.2%,总量仅次于杭州和宁波,继续位居全省第三,GDP增速排位上升1位,居全省第10位。

  2016年温州市GDP总量达到5045.4亿元,首次突破五千亿大关,比上年增长8.4%,继续名列全省第三。与此同时,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0.5亿元,宁波为8541.1亿元,居第四位的绍兴为4710.2亿元,温州加固了自己的“铁三角”地位。

  今年1月16日,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在浙江省“两会”小组会议中表示:“受2011年始发的民间金融危机重创的温州,目前已基本消除金融风险。”这显示温州已走过阵痛,站稳脚跟。

  思路

  今年2月份召开的温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温州确立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今后5年,温州将交出5张成绩单:综合经济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改革创新成效更大,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城市品质能级更高,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自然生态环境更美,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成为全省“三个不带入”的表率;人民生活品质更好,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而在其中最关键的,则是经济的发展。用温州人自己的话来说,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强劲的发展动能为引擎,以万马奔腾的广大企业为支撑。加快修复旧动能,不断培育新动能则是最核心的内容。

温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新目标。

  对此,温州提出要实施八个“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升级工程、实施产业集群提升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落后产能淘汰工程、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经济发展方面,今后温州将立足这几个方面:培育形成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上市,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

  而这一切若要实现,意味着温州将会在行政体制、经济体制、要素配置机制等重点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构建发展平台、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配套、改善服务环境、营造氛围。

  今后的温州如何再扛改革新旗帜,再创发展新优势,努力重现改革开放之初的“风向标”式的辉煌,人们对此依然抱有很大的期待。


标签: 铁三角;温州;小目标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