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民黄女士驾车进入杨府山公园南次入口立体停车库后,径直将车停在了地面车位上。为何不选择立体车位?“车子被移来移去,感觉会很不安全,还要打卡操作,很麻烦,还是停在地面上放心。”黄女士这样说道。
黄女士的选择反映出立体停车库的尴尬。为缓解停车难,近年来温州市区多处建起立体停车库。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因停车不方便、维护成本高等原因,这些立体停车库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停车优惠幅度加大
依旧鲜有人问津
日前,在时代广场小型停车场,五六十个车位几乎停满,还不时有车辆进进出出。而附近的时代广场立体停车库占地400多平方米,共25层500个停车位,却仅停着寥寥几辆车。
该停车库由温州民企人本集团投资,总投资5000万元,采用BT建设模式,去年6月1日开始投入试运营。如今营业快满一年,车库停车情况如何?温州人本车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飞介绍,每天的停车率维持在20%~30%,虽然比刚开业时好了一些,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之前收费标准是临时停车两小时内收费10元,今年妇女节做活动,短期调整为临时停车5小时内收费10元,优惠幅度增大了,但来停车的市民还是不多。目前该立体停车库仍处于赔钱赚吆喝的亏损状态。”
同样面临困局的还有市区杨府山公园南次入口立体停车库,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该停车库室外地面机动车泊位上只有零星七八辆车。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天的机械停车位除了部分年卡用户外,几乎没有临时车辆来停车。
该立体停车库的管理人员说,目前的收费标准是周一至周五上午7点到晚上8点,每次1小时内一次性收取5元,超出1小时并在三小时内一次性收取10元;周末节假日前三个小时一次性收取10元,续停每小时5元,“到了周末及节假日,停车库的利用率会高很多,然而平时的利用率非常有限,最高时还不足20%。”该管理人员表示,如果算上电费、维修、专人管理、年检等费用,目前只是勉强支撑,预计很难收回建设成本。
不愿用立体停车库
大多数车主这样说
为什么车主不愿意使用立体停车库?记者采访发现,便捷性欠缺和推广不足是两大主要原因。
在时代广场上班的车主王先生每天开车上班,习惯把车停在时代广场前的停车场。王先生说,立体停车库上下一次至少要两三分钟,慢了还得四五分钟,比普通停车场来说更加耗时。要是中途想到车里拿个东西,光是等候就得半天,很不方便。
推广不畅是立体停车场遇冷的另一个原因。在接受采访的车主中,多数人不知道市区立体停车场的具体位置,少数人知道位置却认为价格贵“没敢进”。实际上,立体停车库的停车价格并不算高。
除此之外,立体车库在设计上也有很多限制。我市的立体车位规格大约为宽度1.9米,高度1.55米,凡是超宽、超长、超重的车辆都无法入库,这一限制也阻挡了不少车源。
据分析“遇冷”是暂时的
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力度
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停车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记者从温州交警部门获悉,目前我市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200万辆,除了大型车辆外,挂蓝色车牌的达183万辆。
机械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一个有效办法,比如占地少、容量大、利用效高、安全并有效防盗。同普通停车场相比,车辆一进立体车库就熄火,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迂行和尾气排放,有利于环保节能。
“目前我市还在和省里对接,制订立体停车库的相关标准。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力度,预计温州今后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立体停车库。”市治堵办专职副主任汤伟民说,尽管目前立体停车库“遇冷”,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和汽车保有量大量增加,立体停车库在温州将加快建设的步伐。
市区至明年年底
将新增停车位逾15万个
去年,市政府原则通过《温州市区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至明年年底,市区将新增停车位超过15万个。其中专用(配建)停车位新增13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新增2万个以上,并完成90个旧住宅小区停车改造。
对于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内的现有公共停车场,行动计划中提到要鼓励因地制宜进行立体化、机械化扩容改造。如南塘街北入口、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北门停车场、南浦桥地块、矮凳桥路临时停车场、附一医新院区都可以建设立体车库。
从简易停车场到智能立体停车库,国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据媒体报道,日本各城市对经营性停车场给予了减免税的优惠。在一些特别繁华和拥挤的路段,鼓励经营者多建立体停车场,并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有的停车场甚至只有两三个车位。新加坡则是由政府部门建造公共智能化立体停车场。英国和意大利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订车位,智能立体停车场朝联网化、无人化方向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