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买学区房还是上民办学校? 家长开始新一轮焦虑
2017年05月08日 08:40:33 来源: 温州晚报 金思斯

  温州网讯 随着今年我市“小升初”招生政策的最新公布,家长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和奋斗。孩子能否读上好学校,对于家长们来说都是最费心的,不少家庭可谓是“全家总动员”。

  有的人执着于买学区房,认为“既上了学,房子还升值了”,随着最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一批特色的民办学校,有的家长观念发生变化,倾向于让孩子去读上好的民办学校;终其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本期由温州市决咨委、市委政研室联合本报合办的《问计于民》栏目,关注的就是如何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学区房,买的不是房是教育

  学区,一个让家长愿意掷重金、挤破头也要进去的地方,承载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原始动机。学区房,由学区衍生而来,一旦与名校好学区挂钩,即使房子老旧也要身价倍涨。

  在不少家长们看来,学区房衡量的不是房子的居住价值,而是优质学校入场券的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温州市区,广场路小学、实验中学、建设小学,温州第二中学等老牌名校的周边学区房价格,能够始终自信地“坚挺”着。

  一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每年的三五月份,都是家长们购买学区房的旺季,今年也没有例外,部分区域二手学区房成交量增加两成、价格有所上浮;存量新房悄悄走货;而且办理房贷的咨询市民在变多。可见,为了让孩子读到好学校,学区房在不少家长心中的地位始终稳固。

  连日来奔波在学区房“一线”的市民刘先生,踏破了不少中介的门槛,虽然儿子现在才上幼儿园小班,但是未雨绸缪,他对记者说,现在他家学区的学校并不是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想读好学校,不提前三年买学区房不行啊。

  而学区房要求一次性大笔投入,至少首付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令家长们“压力山大”。市民王女士直言,如果好的教育资源不集中在部分学校,咱也不至于这么吃力了。

  民办学校引领新趋势

  除了学区房,对不少家长来说,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上民办学校。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优质、特色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这些学校多数没有户籍、产权方面的限制,兴趣特长课选择更多,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一直较有人气的籀园小学、沁园小学、中通国际学校、绣山中学等,每到招生季,咨询电话就会被打爆。今年还新加入了一批,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温州道尔顿小学、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等,都将在今年9月开学。一些民办学校因其高规格的硬件设施、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以及不菲的学费,甚至一度被坊间传为“贵族学校”。

  市民肖女士家有二女,小女儿去年读小学,她第一时间搜集信息,带去考一所民办小学,考上了,特别开心;大女儿今年下半年要升初中,家里本来买了新城一处6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买的时候2.2万元/平方米,现在结合女儿的意见,还是决定去考民办初中,多报几所,都试试。肖女士说自己就是“读民办学校”的拥趸,她认为读好的民办学校,是与北上广接轨的一种教育理念的新趋势,“说不定以后好的生源、师资会渐渐被民办学校抢光,大家挤破头进私立,辖区的公办学校还会有优势吗?”

  从学费来说,民办学校普遍不低,至少在每年2万元以上,有的一年要五六万元。肖女士算了一笔账,小女儿学费一年2.5万元,大女儿如果也考上,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各种课外培训费用,三年下来家里教育支出可能要二三十万元。

标签: 学区房;学校;家长;温州;小学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