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怎么与该项目结缘?为什么要捐赠所有学生的培养和研究经费?对项目又有何期待?
昨天下午,记者专访了温籍企业家、清华大学校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事陈伟。
问:作为一名温州人,能讲讲你的经历吗?
答:我是永嘉桥头人,1970年出生。早年到南昌、武汉等地做生意,后来又到非洲待了六七年,跑遍当地四十多个国家。在国外有了一定原始积累后,我回国在武汉做房产开发项目,还成为当地多家银行股东。
不过,近10年,我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家庭和自我“充电”上。2006年后,我便不再具体过问企业管理事务,选择走进清华大学校园,边读书边做志愿者。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因为家庭原因,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和美国,但每隔三四个月会回一趟温州,看望老家90多岁高龄的母亲。
问:你是怎么和清华MPP-SDG项目结缘的?
答:这还得从我自身说起。首先,我本身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在培养政府官员方面非常权威,目前已培养了2000多名副厅级及以上官员。所以,我对这块是非常熟悉的。
其次,这是一个由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签约的双学位项目,而且联合国秘书长、副秘书长,同时为研究院成立发来贺信,并派特别顾问参加成立仪式。这些都说明,这个项目不仅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联合国也很重视。
还有,我个人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虽然清华大学有很多研究院,比如金融研究院、创新研究院等,这些研究院成果见效快,经济效益较明显,但我更愿意去扶持培养青年人才的机构。
问:这个项目偏重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9月由联合国193个国家共同签署,旨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后继续指导未来15年的全球发展工作,计划到2030年实现17个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国际上通晓国际事务、复合型外交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较弱,而且在联合国各个机构的比例太少了,这和大国地位不匹配。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培养出更多通晓国际事务的中国人才,向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输送更多毕业生,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也是我资助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这个项目目前情况如何,有什么样的计划?
答:这个项目的培养方向是国际公务员,也叫全球管理硕士。目前国际上,培养双学位的项目在经济领域非常多,在政治领域还是比较缺的,也非常新。我们是从源头上抓起,培养青年人才。目前,第一届60名学生已经招满,中外学生各占一半。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将在清华大学和日内瓦大学各学习工作一年,毕业可获双学位。
对于未来,我们研究院理事会日前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3年时间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顾问机构,相当于一个知名智库。
问:你个人对于该项目的捐赠有何计划?
答:有机会回馈母校、回报社会,这让我倍感荣幸与自豪,我将善始善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问:怎样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研究院学习?
答:国内的学生如果想报考,首先必须接受面试。研究院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领袖和政治家,所以对于面试的要求会非常高,主要考察学生有无这方面的规划和魄力,以及是否具备清晰的思路、流利的口才等。其次,必须通过国内研究生统一考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