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让市民在家门口看病 城市医院3成门诊号要“下基层”
2017年06月29日 10:53:39 来源: 温州晚报 记者 金思斯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仍在“补短板”的情况下,如何让家门口看病成为群众信赖的“第一选择”?日前,由温州市卫计委制定的《温州市医疗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南》开始试行,昨天,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郑云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更科学地组建医联体,是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在基层看病之“痛”。

  在全省率先制定医联体标准

  所谓“医联体”,是指医院之间打破行政性组织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广泛且密切的联合与医疗协作,成为一个医疗的命运共同体,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近年来,“医联体”作为一个“医改热词”频频出现,曾被喻为“最大的医疗春风”。今年,“医联体”一词更是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不久前,我市率全省之先,制定发布《温州市医疗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其中对于我市医联体的组建对象、组建模式、组建流程、命名规则、合作内容、保障政策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明确将医联体分为“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这四种主要组建模式。

  这份指南的内涵与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同时结合我市的实际,给出了“温州版”的标准。

  市民在基层看病将获利几多

  更科学地组建“医联体”,将给市民在基层看病带来哪些实在的好处?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郑云蒸作了解读梳理。

  好处一:在“家门口”就能获得

  上级医院专家治疗

  《指南》中明确: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各成员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鼓励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允许城市医院聘任五年以上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在县级医院低职高聘。

  解读:这是一种医联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的合作,这种合作打通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流动关卡,给了从上级医院来到基层执业的医务人员更多空间,对于老百姓来说,不需要舍近求远,更多患者能在本地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治疗。

  好处二:大医院三成门诊号

  能在基层优先预约

  《指南》中明确:医联体内要制定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合理、畅通、方便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城市医院30%门诊号源要下放成员单位优先预约。

  解读:由此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治疗在县域、重症在大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模式。专家号不再一号难求,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优先预约。

  好处三:防、治并重

  分工与协作,做到实处

  《指南》中明确:城市医院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医疗技术;县级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疾病和特色专科疾病的诊疗,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等治疗。

  解读:此前,医院重“治”,基层则以“防”为主,这次《指南》中,在医联体内明确建立“分工与协作”,注重全科专科结合,主体单位专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将以人的大健康为共同目标,建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直至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全程健康服务链;从而在所有医务人员间形成“防治并重”的共识,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共同把大健康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行为。

  好处四:拆除医院间数据“围墙”

  避免重复检查

  《指南》中明确:依托市级健康数据云平台、市级双向转诊协同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开展医联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含大型设备检查预约等)、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

  解读: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检查结果、医嘱、药嘱等诊疗数据,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健康档案,如体检、慢病随访等数据都得到共享。这样一来,病人到不同医院就诊,主治医生就能看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之前的检查数据,避免了重复检查。

  未来将探索与医保合作

  温州的医联体模式探索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温州医科大学附一院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是最早的尝试;附一医专家分批入驻文成县人民医院,令文成的患者不出县城就能找到名医专家看病。截至目前,全市与省市医院开展紧密合作的县级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家;成立县域内医联体31个,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5家。

  此外,我市4家医院成立了医疗集团,即: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院各自成立了医疗集团。

  郑云蒸告诉记者,要达到高水平的医联体建设,从当前的四种模式来说,最有可能先从打造县域内的“医疗共同体”得到突破,“因为同一个县域内社保属于同一个统筹区,而且资源可以高度共享。”

  她说,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与医保方面的合作,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当然,这需要与社保部门的通力合作。”

标签: 医疗资源;看病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