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温州的生态环境变化喜人,群众满意度也逐年提升。即日起,“美丽环温行”将走进各县(市、区),记者和环保志愿者将共同寻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亮点,共享各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经验,助力全市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
钱库镇项东村,四面环河、历史悠久,作为当地的美丽水乡建设示范点,它在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桥墩镇八亩后村,四面环山,茶文化浓厚,作为当地美丽乡村示范点,它依托产业主导打造休闲旅游生态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一村依水,一村傍山,项东村和八亩后村在“硬件”和发展定位上虽截然不同,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经验——严控垃圾,保障村居环境干净整洁。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钱库镇项东村,发现整个村里没有一点垃圾,家家户户前更没有垃圾桶。这是怎么回事?
村支书项芳炼介绍,一直以来不少村民和企业反映,屋前的露天垃圾桶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易散发恶臭、滋生蚊蝇,纷纷提议用其他方式代替这些定点垃圾桶。经过多次讨论,前年10月1日,村里取消了所有露天垃圾桶,“垃圾不落地”办法正式实施。
每天下午5点30分,一阵音乐准时响起,居民听到后,自觉把生活垃圾装好放在房屋前。随后,保洁车“发车”了,按照规定路线驶过每一户门前,专职保洁员把垃圾统一收集起来放到车内。万一错过了时间怎么办?村里还设有临时垃圾堆放处,村民可把垃圾送到固定地点。
“垃圾不落地”的有效推行,还需要“惩罚”制度来保障。在项东村,村民不可随手乱扔垃圾,如有发现,将对不文明行进行罚款。项芳炼说:“现在,不少村民会主动把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沥干再倒进垃圾袋里装好,保洁车渗漏率大大降低,村里的卫生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同样,在八亩后村也有着一套完善的垃圾处理流程——厨余垃圾再利用。
在村口一处矮房中,一台天然有机垃圾处理机正在运作。桥墩镇城建办主任李丕宪介绍,八亩后村实施的垃圾分类,每家每户都有两个垃圾桶,把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厨余垃圾运送至此,通过设备处理,炼化成有机肥;生活垃圾则收集后运往镇里的处理厂。记者了解到,该设备每天能处理500公斤厨余垃圾,可满足村里垃圾处理。
项东村和八亩后村对垃圾的严控,保障了村居环境的整洁,从源头上杜绝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结合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苍南县众多美丽乡村示范点,如项东村和八亩后村一样,点燃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星星之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