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在战争年代,军人家庭有炮火硝烟的危险,有聚少离多的考验;新时代的军人家庭,延续了理想志趣的交织,承接时代赋予的最新使命。90年不居岁月中,变换的是容颜,是情境,不变的是信仰、责任和忠诚。
2010年,乐清柳市的高家一下子出了两名军人,21岁的姐姐高青、18岁的弟弟高青浩同年入伍从军,姐姐前往西藏,成为西藏军区某团话务连的一员,弟弟则在青海服役,二人都去了与家乡相隔几千公里的西部,路途虽远,但家人以他们为骄傲。
布达拉宫下的高原坚守
当年温州进藏女兵仅2人
姐姐高青对于军人的情结,始于2009年新中国60周年的国庆阅兵,在电视上,女兵方队的飒爽英姿令她震撼,当时心底里就萌生出从军的愿望。第二年大学毕业,她没有找工作,而是迫不及待地要圆自己的军人梦,主动报名从军。
那一年,全省进藏的女兵只有10人,温州仅2人,由于地理原因,进藏女兵对于肺活量、心电图等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经过层层选拔,高青最终入选。2010年12月,坐上从上海到拉萨的火车,整整两天两夜,她想,自己人生翻开了无法预料的崭新篇章。
高青所在的西藏军区某团话务连,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的山脚下,海拨3750米,这不仅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建制女兵连,更是一个由汉族、藏族、傣族、回族等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每一天,高青和她的战友们要接受高难度的高原组合训练,同时,作为西藏军区一号台的话务员,有线通讯连接的枢纽,她们负责上至军委、下至边防基层官兵的电话接转。一天最久要固定一个坐姿6小时以上,忙时平均1分钟接一个电话,5天里有两个夜班。
这里,没有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有的只是小小的操作机台和翻旧了的号码簿;没有惊心动魄生死相搏,有的只是话务员此起彼伏的应答声和敲击键盘声,但女兵们的头脑里却时刻紧绷“使命之弦”。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12年高青被该团评为“爱军精武标兵”,荣获“三等功”1次。她说,两年的从军生涯,锻炼了自己,也证明了自己,军人带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将伴随终身。
戈壁沙滩野外生存三天
“全能兵”五年没回家过年
也是在2010年,18岁的弟弟高青浩应征入伍,他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离家2000多公里以外。前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在甘肃酒泉;其后部队改编,前往青海服役,一直到退伍。迎接他的,是戈壁沙滩的凛冽。
从军五年,高青浩练就了“百般武艺”。他当过有线兵,要在相距十几公里的两阵地间维持通讯,要背上20多斤的电线、徒手爬上电线杆;当过驾驶员兼军械员,学习部队里特种车辆的驾驶;还当过文书,案头工作亦没有落下。
其间,他还随部队去戈壁滩野外生存。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高青浩说,那里的地很“虚”,看上去普通的路,经常是一脚下去,猛的就到膝盖了。昼夜温差有三四十摄氏度,白天地面温度超过40℃,到晚上就要穿上大衣。在那样的极限环境中,没有提供食物,他们自己想法子,野外生存三天,都扛下来了。
高青浩从来不觉得苦,说得简单又坚定:“别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五年间,他从来没有回家过年,入伍第二年,即被评为“优秀士兵”。
共同从军的两年,高青浩和姐姐见不了面,只能偶尔通通电话,聊彼此的军旅生活,这也让姐弟俩多了一个共同语言。
现在,二人都已经退伍,姐姐高青现是瓯海泽雅的一名人武干事,弟弟高青浩则为乐清柳市预备役的队员。高青浩说,当年父亲曾想当兵未能如愿,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如今儿女双双圆了他的梦,父亲很是自豪。“从军,改变人也塑造了人,如果我有了下一代,希望子女也能够体验军旅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