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岙海滨浴场戏水、帆船出海体验父子同乐、农家乐海鲜琳琅满目、临崖栈道风光旖旎、乡村民宿美不胜收……盛夏时节,各类在海岛洞头避暑的图片不时在“朋友圈”刷屏,展现了“海上花园”整洁的道路、美丽的村庄、怡人的景色,令很多去过洞头的“老温州”都刮目相看,美丽乡村建设让曾经的海岛小县正在蜕变为温州的海上花园、城市客厅!
今年,洞头区围绕高水平建设海上花园的目标,精致建设花园村庄,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坚持洁化、序化、绿化、美化、彩化、香化、亮化、文化等八化建设导向,依托每个村庄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做优“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规划,努力展现“一路一品种、路路是景观” “一村一特色、村村是花园”“一岛一主题、岛岛是乐园”的海岛美丽乡村新图景。
“海上花园”是2003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视察洞头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十多年来,洞头区牢记总书记指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挥五海优势,实施三区战略,努力展现“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愿景。
洞头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21个,形成了“红色海霞”“洁净寮顶”“美食东岙”“生态白迭”“秀丽小荆”等一批美丽渔农村品牌,一幅海岛美丽乡村的精美画卷正在逐渐绘就。
生态立区的定力,彰显了秀美精致的渔村海韵
近年来,洞头区坚持生态立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保持定力,做足海味,做好保护、修复、提升三篇文章,留住海岛原始生态和人文风情。
海岛渔村是海岛人民的记忆承载,洞头区秉持“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理念,持续不断对海岛“虎皮房”、古街巷等进行保护、修复与重建,去年启动实施古渔村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恢复以往山坳渔农村的特色,修缮21个历史文化村落,像花岗村已有30年未批建新房,保存了110幢极具浓郁海岛风情的“虎皮房”。
海岛风情是洞头最原始的气息,洞头区投资4.76亿元推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今年把东岙湾修复出了渔家记忆,重现沙滩、岛礁、渔岙、岸线等令人沉醉的海岛美景,东沙、洞头、白迭等一批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依托投资8亿元的海洋生态廊道工程,串联成为蓝色海岸线的新景点。持续建设鸟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使“海上孤岛”变成“海鸟天堂”,吸引央视《朝闻天下》栏目采风并向全国直播。
干净整洁是环境治理最基本的要求,洞头区在“八化”建设当中,注重洁化序化先行,投入1.3亿元建设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渔农村治污“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实现城乡治污设施运维一体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建成智慧百岛一期工程,通过亮丑揭短随手拍、媒体曝光等方式整治乱点,使村庄颜值大幅提升;注重与无违建区创建、大拆大整结合起来,搬迁改造5个景边村,完成南策村搬迁和韭菜岙自然村征迁,为整岛整村开发腾挪旅游空间,今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无违建县(市、区)”。
全域旅游的兴起,释放了富民强区的美丽经济
彩石、虎皮墙、青瓦、古石巷,一座座石屋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个时尚的精品高端民宿、风格酒吧、特色餐饮、民间工艺室……花岗渔村被打造成集渔村观光、民宿住宿、亲子体验、养生休闲和特产消费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不少现场的村民对项目前景充满了期待,“家里的老房子租出去有租金拿,今后如果游客多起来,我们还可以做点周边的小生意,挺好的。”
打造美丽“海上田园”,开展美丽村庄经营,洞头正从美丽乡村“环境美”向“经济美”转变。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全面铺开招商引资,建立了闲置农房和流转意愿基础数据库,由统一的农房流转市场双方信息发布窗口,将闲置农房统一纳入旅游宣传营销体系,通过整体的包装策划转化为旅游资源,将一批自然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村庄整体打造统一经营。在本岛西部的白迭、隔头等村,以天然氧吧为品牌,打造自然生态养生型特色民宿;在东岙、东岙顶村,以特色美食为主题,打造美食体验型特色民宿等。
类似这样的项目,近两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洞头生根发芽。通过卓有成效的行动,吸引了温州启合文化有限公司等进来签约整村开发。成功引入胜利岙那鹿湾、岩海凸垄度假山居、沙岙月半湾等民宿集群开发,推出花石间、祝宿等特色民宿。
“产业+旅游+文化+村居”四位一体的花园村庄,富了村民,美了洞头。
体制机制的创新,点燃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动能
如何将“一张蓝图管到底”,洞头区不断健全机制,实行项目建设“承诺制”,实现美丽乡村“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变,让美丽乡村“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洞头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整治-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发展路子,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实际出发,邀请中国美院专家参与村庄设计,制定出台全域景区化概念性规划,实现美丽乡村“点状美”向“全域美”的转变。
相继出台《洞头区花园村庄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党建引领美丽乡村(花园村庄)建设行动的实施意见》《洞头区花园村庄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机制,采用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要陪同,小分队、小团组等随机监督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监督中发现的问题。
实行区、街道(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采取月检查、年考核的方式,全面强化花园村庄长效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随看、随拍、随记、随传”,由区智管中心实行派单跟踪处理,打造城乡共管新模式。同时,配套长效管理投诉举报奖励办法,对投诉举报人给予适当现金奖励。
在花园村庄中简化项目审批,探索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分离的立项审批管理模式,只要项目不超概算,都是立即办、马上办。坚决砍掉民宿审批各类证明和手续,创新民宿“证照联办”登记方式,完成170家民宿审批,得到民宿业主的赞许。
多元文化的融合,展现了千姿百态的海岛魅力
拥有海岛特有的“渔、港、景、涂、能”资源,尤以岛奇、滩佳、礁美、鱼鲜、生态优引人入胜,七夕节、妈祖平安节、渔家乐等民俗节庆活动也让人流连忘返。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美丽乡村更具活力,洞头区将文化传承有机融和入时代气息,内外兼修、古今融合,实现美丽乡村“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在设计建设上突出船、锚、帆、网等渔村元素点缀,每个村依托资源禀赋选好发展主题,如海霞村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为基础,打造“红色海霞·民兵小镇”;依托资源优势和独有梯田景观,打造“乡贤绅士·风情小荆”;以“离岛家文化·海岛家故事”为特色,打造“鹿岛慢城·家园山坪”;还有“古村石韵·写意金岙”“闻香寻梦·回味寮顶”“古韵风情·魅力花岗”等,构勒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百花齐放格局。
面对洗脚上岸的渔民,洞头区积极做好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等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综合运用好德治、法治、自治,构建与“三农”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美丽乡村灵魂。推进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通过编撰“千村故事”,建立“千村档案”,尊重保留村庄的历史脉络,让乡愁停留,古韵长存。同时充分挖掘“海洋放生”“七夕祈福”“妈祖祭典”等海洋民俗文化,发扬红色海霞精神,打造地域特色文化。
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工程,积极传承渔谣、贝雕等民间艺术,在民宿等场所增加民俗体验互动内容。加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力度,推动文化娱乐、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故事档案等进礼堂。推进街道(乡镇)文化中心、文化驿站、“农家映像书屋”等创建,积极举办“文化洞头·活力渔村”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
党员群众的发动,奏响了共建共享的精彩合唱
驱车驶入环岛路,远远便可见外墙蓝橙相间的洞头中鹿台湾观光工场,这是温商郑元平于2016年回乡投资建成的。花园村庄的蝶变吸引了上百位能人回乡创业,近千名渔农民实现再就业。强村惠民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让全区52个经济薄弱村率全市之先完成“摘帽”。
洞头区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通过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党群联动、社会互动,激发出全社会参与的机制活力,奏响共建花园村庄的“大合唱”。
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花园村庄党建先锋引领行动,四套班子齐上阵,实行街道(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到村挂钩机制。以街道(乡镇)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一人一村”或“两人一村”挂钩联系制度。发挥村居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分片包户、网格化管理,每名党员直接联系服务5至15户群众,实现村居党员分片包户全覆盖。抽调部门骨干组建技术审批组、宣传报道组、考核监督组进行联审把关。
坚持以花园村庄为擂台,发动各级干部“赛马比拼·实战练兵”,组建17个攻坚组选派40名科级和股级干部到一线攻坚。
全区上下树立市场思维,北岙街道东沙片双垅村、东沙村和大王殿村采取PPP模式,鹿西乡山坪村则首创EPC模式。
鼓励企业、洞商捐助、认购、认建、认养,在今年花园村庄的年度投资中,有一半来自民资和社会捐助。
如今的洞头,处处是美景。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伴海而生、偕海而立的渔家儿女,正勇立潮头,携手共建美丽乡村、大美洞头。海上花园,我的家园,你的乐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