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5日中午,泰顺三座国保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先后被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冲垮。今年3月25日,泰顺廊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计划于今年11月底全部完工。8月11日,三座廊桥中桥身最短的文重桥主体率先修复完工,比预期整整提早了数月,文重桥又“复活”了!
记者从泰顺县文物部门了解到,本次廊桥修复工程,因为工程主体都是国保级建筑,严格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采用的是传统编梁木拱廊桥的技艺,一道道工序也尽量还原160年前初建桥时的工序。三座廊桥的木构架部分,分别由三位传统廊桥建造方面的非遗传承人带领各自的团队进行修复。其中,薛宅桥的主要修复者为非遗传承人郑昌贵、文兴桥的主要修复者为非遗传承人曽家快、文重桥的主要修复者为非遗传承人赖永斌。
近日,记者再度重返三座廊桥修复现场,近距离感受三位主持廊桥修复工作的匠人及其团队。
热火朝天的薛宅桥和默默工作的匠人
泰顺三魁镇薛宅桥的原址附近,是去年9月就设定的堆放原薛宅桥木料的保护工场。今年3月,廊桥修复工程启动,郑昌贵和他的几位长期合作的木匠起居就在这里。
这已经是记者今年第三次造访这个工场了。3月25日,恰逢廊桥修复工程的开工仪式在薛宅桥原址举行。当天是个阴雨天,郑昌贵已经入住这个工场的二楼一间小屋,楼下,就是他和伙伴们忙着加工廊桥木料的临时作坊,能听到外面庆祝廊桥重修的鞭炮声,郑昌贵则已经开始在工场里专心地锯木头了。
据泰顺县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介绍,3月,薛宅桥保护工场清理给工作人员入住时,发现工场周围杂草丛生,于是大家忙碌着除草,竟然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条毒蛇。“我们当时跟几位木工师傅说,等环境都整理好了再入住了,结果他们积极性都很高,当天就把简单的家当都带来了。最后,我们只能通过撒雄黄粉和用竹棒敲击草丛,把毒蛇赶跑,他们就住进来了。”季海波说。
郑昌贵是罗阳镇交洋村人,他的团队里,有两个来自司前镇的木工师傅:雷道杰和蓝振荣,还有一个来自包垟的陈道康,他和这几位师傅都共同合作新建过几座廊桥,比如新山的将军桥、筱村的文弘桥等。虽然家离薛宅桥不算太远,但是郑昌贵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开工至今也才回家两三趟。
时间转眼到8月中旬,郑昌贵说,这是一段辛苦的日子:“7月11日,薛宅桥的桥架搭好了,从那以后,我们就不在工场里工作,基本不管是大热天还是暴雨,我们都在桥架上工作。”薛宅桥的修复不同于郑昌贵过去新建的廊桥,这座国保级廊桥常常有专家组成员过来查看,修复的部分如果和原桥有偏差,那么这一部分还要拆了重修。
文重桥承载了村民们热切的期盼
8月11日,文重桥的主体部分提前修复完成。修复该桥的主要负责人赖永斌此前几乎是每天都驻守在工地上,几个月来,他才回过一趟岭北老家。
与其他两座廊桥不同,文重桥底下是几百吨重的石墩,承载着溪水的流淌,木结构的桥身是平直的,在大山溪水之上显得小巧而精致。如今我们重返去年被洪水冲垮的现场,文重桥已经奇迹般地挺立在这里,村民们斜靠在栏杆上纳凉散讲,一切又都回到了桥被冲垮前的日子。
赖永斌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们对这座桥的情感。“好不容易挨到休息的时候,我已经很累了,但是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找我聊天,跟我讲这座桥过去的故事和桥上的一些建筑细节。我只好坐下来陪他们聊天,把桥修复得再好一点。”筱村人民对文重桥和文兴桥的感情非常深。不仅如此,还常常有村民前来慰问赖永斌和他的团队,自发递烟递水,村民们心里很清楚,建好后的文重桥,还是他们村里的那座桥。
“斧头王”曾家快和风雨不停修的文兴桥
文兴桥,因其造型独特而闻名,它的结构非常奇特,桥身左右不对称,和周边的山水融合却显得天衣无缝。文兴桥的修复,自然也要和它这一原有结构吻合。加上该桥建造时的一些技术特点,专家们预计文兴桥的修复将在11月底之前完工。
主要负责修复文兴桥的师傅是曾家快,他也是这些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年44岁。曾家快18岁入行,如今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省级传承人,人称“斧头王”。
“7月5日文兴桥的桥架搭建完成,从那之后,我们在桥上的修复从来没有停过,中间经历了暴雨和台风擦身而过,我们也没有停止修建。”曾家快说。对于普通人来说,顶着大太阳站在桥上劳作,对体力本身已是一大考验。文兴桥的修复现场,桥身已经铺了一些木板,从木板空缺的地方下望,是落差近10米的汩汩流水。负重、炎热、空中作业,这些,对于干了20多年木匠的曾家快来说,却是家常便饭。真正难的却是修旧如旧。“160年前的桥,根本没有保留图纸,我们都是凭多年的经验去揣摩前人的构思,有时候我们画了图纸又改,反反复复。”
此前,曾家快负责新建的廊桥有十几座,但是,像文兴桥这样严格修复成原来样子的桥,也还是第一次。“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为文物修复积累很宝贵的经验。”曾家快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