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普通学生的15倍 列全省首位
2017年09月19日 10:30:03 来源: 温州网-温州日报 林慎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看着小伟每天蹦蹦跳跳地去瓯北一小上学,与小伙伴有说不完的话,成绩在班级里中等偏上,小伟的爸爸妈妈心里充满了无限感恩。

  小伟患有听力障碍,去年幸运地成为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在瓯北一小卫星班的学生。平时他跟普通班的孩子一起融合学习,市特殊教育学校则会派遣康复老师随班跟踪观察他的学习生活状态,针对他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而这一切全部免费。

  小伟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温州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特殊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生标准15倍拨付,超过杭州、宁波,位列全省首位;免费教育延至15年;教育教学质量全省领先;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特殊学校……特殊教育已成为温州教育一张响亮的名片。

  医教结合

  免费教育延至学前

  “慢慢来,我们再试一次……”在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教育中心,康复老师正耐心细致地半跪着给一名四岁的听障男孩做康复训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矫正男孩的动作。作为全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师资培训示范校,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11年开始进行学前医教结合,6年时间,已经有42名孩子成功从这里“毕业”,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或许这个数字在普通教师眼里微乎其微,但是医教结合,需要康复老师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各种康复和补救训练内容。事实上,6年来,我们接收的50余名孩子(包括2017学年的新生)除了转学、出国等原因,大多数孩子都顺利毕业,到普通学校就读。”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科说。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国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86人,学生883人,师生比达到1∶3,是一所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崇尚“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扬长教育”为主轴,以“为了特殊需要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来”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

  据了解,目前温州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1825人。2016年6-15岁持证残障儿童少年3403名,已入学3300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1198人,随班就读1592人,送教上门510人),入学率为96.94%。全市已实现12个县(市、区)义务教育中重度以上“三残”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全覆盖。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接近当地普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水平。

  特殊学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和付出,更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温州特殊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生标准15倍拨付,每人每年达到1万多元,远超全国最低标准6000元,位列全省首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之外,更向学前教育和职高教育延伸,免费教育达到15年。

  私人定制

  实现一人一课表

  为每位学生私人定制学习方案——是未来学校为学生描绘的美好蓝图,事实上,温州8所特殊学校已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每位学生实行个别化教育。在对每个学生进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邀请心理专家、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召开研判会,分别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明确其长短期教育目标。根据孩子的学科能力和生活能力定制课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动态调整,让孩子们进行学科能力走班和生活能力走班。”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胡乐说。经过多年实践,该校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现有体制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个别化教育模式。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则在低年段进行包班实施个别化教育实验。

  “和普通学校不一样,我们培养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目标。能力好的孩子,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个好公民,和正常人一样有工作、有家庭。能力较差一些的,我们将其培养成为家里的好帮手。能力更弱一些的,目标成为家里的好家人,能自我照顾,并和家人和谐相处。”胡乐说。

  融合教育

  在“好”字上做文章

  如何让这群特殊孩子不被“隔离”,实现真正融合教育,是特教人面临的难题。

  为此,温州率先进行了卫星班的实验,从去年开始,瓯北一小、瑞安市顺泰学校、乐清市潘湖小学等成为我省首批实行卫星班教育试点学校,数十名特殊孩子成为卫星班受益者。同时,已建93个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专任教师85人。为了不错过特殊儿童的黄金抢救期,温州还建立了特殊儿童幼儿园、随班就读学前试点园12所。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乐清、瓯海、瑞安、苍南等特殊学校设学前教育及早教康复班9个。

  今年7月,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创的融合夏令营活动,150名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度过了难忘的一周时间,他们一起学习彼此互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年9月份,该校又率先在全省开设融合幼儿班,目前有7名听障儿童和3名普通孩子就读。

  为了让这些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温州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还挖空心思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课程,积极探索与普通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新模式。去年,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卫星班的形式延伸至职业教育阶段,与温州鹿城职业技术学校、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办学,分别开设皮艺卫星班、面点卫星班、食品雕刻卫星班。利用处在工业园区的优势,该校开设了鞋服制作、物业保洁、推拿保健、电子商务等职业课程,还结合“民间工艺实验基地”,在网上开设微店售卖细纹刻纸、手绘布包等工艺品。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则依托“中国电器之都”与“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的资源优势,开设了职高班的电子装配和石斛加工、花卉培育与销售、工艺制作等一系列课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特校的老师,都喜欢读这首散文诗来勉励自己。他们说,这些特殊孩子,只是走得慢一点,只要我们用心,他们也能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温州网-温州日报 林慎)


标签: 特殊学校;特殊学生;经费;特殊教育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