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在外的“温州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续写创业创新的光荣历史?9月19日,刊发报道《如何创新发展“温州模式”?》,市决咨委、市委政研室与媒体合办的《问计于民》栏目关注“温州模式”的与时俱进,诚邀市民献计献策。征集发出后,专家倾情建言,网友发言踊跃。
新闻链接“温州模式”的由来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消息,题目是《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为这则消息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正是这篇本报评论员文章中,“温州模式”作为新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当时,“温州模式”被定义为代表了企业家(或民间)推动的发展模式。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来过温州三次,将当时的温州模式概括为“小商品、大市场”“家底实、创新业”“筑码头、闯天下”。
【专家见解】可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洪振宁(温州大学兼职教授、市社科联原副主席)
创新发展温州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对接信息化、时尚化的大趋势。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打造网上商帮,促进在外温州人和本地温州人之间的互动,推动温州人经济的整体升级。二是大力推动时尚化,深挖温州文化资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让创意与产业相结合,将其作为打造国际时尚智城的重要突破口。
潘忠强(市社科联主席)
新的历史时期,温州人要续写创业创新的光荣历史,必须继承和发扬温州模式,“以商带工”,“工”是基础,“商”是指导,两者都要与时俱进。其中“商”是温州人发财致富的根本,商业贸易网络和营销体系曾是温州人最大的优势,但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的业态赚不到钱。为改变这种现象,现在更应该聚焦于品牌的建设、商业理念的改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工”也可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人才驱动升级。
因此,创新发展温州模式,必须树立先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理念,深挖温州的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从市场价值、市场理念和市场意识三个层面切入,推动文化创新、效率为先、公平为本。
叶育登(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早期的温州模式,主要是套利式创新,当时的大背景大环境是体制转型,所以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和温州模式有很大优势。但到了自主创新阶段,光有试错精神可不够,还必须有服务能力和要素资源的支撑。因此,温州逐步在发展的竞争中显露出动力不足的迹象。
下步温州若要有所突破,必须补短板,重新认识创业精神之外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肯定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和模式创新的价值,尤其是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重要。温州99.5%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所以未来温州模式创新发展能否成功,还要看民营企业家的努力和实践。建议党委政府坚持民营经济导向,设法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能力提升和理念创新,避免一刀切、运动式的做法,细化到具体的人,从企业家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地给予服务和支持。
吴建明(万洋集团总经理)
温州应该回归“温州模式”,与时俱进地创新“温州模式”,建议如下:
一是推动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发展,现在温州企业在“个转企”方面缺乏动力,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政府要做好“个转企”的破题工作,首先要改变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
二是推动专业市场向要素交易中心发展,单纯的专业市场已经无法满足集群的产业协作需要,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要素市场成为集群高效运转的发动机。
三是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
四是推动传统工业向“两化融合”发展,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五是推动“村村点火”向现代园区经济发展,“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为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镇核心区的产业需要向外转移,集聚入园是必然的趋势。
任晓(市委党校教授)
温州模式是民办模式。温州人不要太焦虑,不要太悲观,要有自信。“温州模式”的创业创新,必须注意几点:
一要防止过度被边缘化,温州地处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之间,必须设法不被拉开差距,否则就会失去翻盘机会。
二要防止过早去工业化,温州的基础还是工业化,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坚持的工业化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阿根廷式的发展陷阱。
三要重视吸引各类人口集聚。
【网友建言】创建一批有温州特色的地标或文化项目
在《看温州》新闻客户端、“温州问计于民”小程序等后台,不少市民、网友积极留下自己的看法。
网友“senlo”:为了挖掘温州道德文化源流,展示温州道德建设成就,前两年温州在杨府山公园建了个温州道德馆,何不以这个思路,办一个充分挖掘“温州模式”意义的纪念馆?馆内可以梳理一条历史脉络,展示“温州模式”的“前世今生”,展示温州相关的经济建设成就。
网友“崇”:找到自己的定位,创建一批有代表性的地标或文化项目固定下来;寻找温州特色,让温州成为一座有温暖、有思想、有创新的城市。
网友“A+”:温州模式以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统筹产业的联动发展,建设高附加值的先进轻工制造业基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温州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需要民间力量、民间资本与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
网友“Julia”:“温州模式”应该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温州模式”,只有吸取历史变迁中的失败与成功经验,结合温州自身社会特色,才能更好地推进“温州模式”创新发展。
网友“贺文璞@自信”:人才是关键,温州靠什么吸引本地优秀人才回温和外地优秀人才来温?没有产业升级换代,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市民陈长春:一种模式,一种以特定地域或特定人群为名号的模式,必定承载这个地域和特定人群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特性。温州模式的精华是“商”,是附着诸如永嘉学派之类历史沉积特性的“商”。其表现为“草根”“市场”“担当”。“草根”表现为温州人经商的全民性,“市场”表现为温州人敏锐的商业嗅觉,而“担当”则是政府对商业的重视和容忍。再提“温州模式”,我们不应该仅仅停止在那段辉煌的家庭作坊上,而应在温州最广、最深、最草根的商业活动等方面做深入的思考,考量蓬勃向上的草根力量,考量政府担当与维持秩序的举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