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花甲之年仍坚持创作的老匠人为你讲述浙江瓯塑的万种风情
2017年10月11日 04:05:14 来源: 浙江在线 叶晨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浙江在线 叶晨)刚过清晨6点,周锦云就从床上爬起来了。

  随即,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欧塑大师赶到了位于温州马鞍池东路的瓯塑研究所。这几日,他要与弟子们完成一幅以苍莽雁荡山为主题的新作,自然松懈不得。

  “我们的瓯塑,讲究细致手艺,得用上十二分心。”

  西湖的柔情,雁荡山的大气

  多重表现的瓯塑是这样的

  周锦云工作室所在的这幢小楼,并不显山露水,电梯直上7楼,即是温州瓯塑研究所。走廊大致通着两个房间,小间是设计工作室,另一间宽敞些的是欧塑壁画创作场。推开门,一股桐油混合陶土的气味旋即飘来,十几名工作者正在里头忙碌。

  这间工作室内盛放着不下30幅瓯塑作品,有气势磅礴的山水大作,也有儿童、女性、花鸟、寺庙主题的精巧小品。

  周锦云招呼我们过去,打开一卷宣纸,上面是一幅画作。“这是明代画家叶澄《雁荡山图》的复印版,虽然仅仅描绘了石门潭、章毅楼、石佛岩、石梁洞等部分名胜,却已展现出北雁荡的奇秀特色。我们希望拿这幅画作为原型,创造一幅契合雁荡气质的瓯塑。”

  浙江的山水,在周锦云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有几张巨幅照片,记录着他们团队耗时半年多打造的瓯塑壁画《西湖天下景》。这幅作品宽8.3米,高4.4米,置于萧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一号厅。去年G20峰会期间,各国首脑和重要外宾都在该厅中逗留休憩。“外宾一到机场,就能先睹咱们的西湖美景,很有意义。”周锦云说。

  在室内一角,记者看到了一幅描绘钱江潮的作品。它以一隅望江楼为核心,屋檐、雕椽、兽首等细节无不具体,建筑质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其面朝的钱塘江,或深或浅的刻纹恰好表现出那种浩浩汤汤的动态意境。

  如此通透的深远感,来源于周锦云等现代匠人的推陈出新。

  “结合传统瓯塑在建筑物与人物描绘上的优势,我们现在提出了立粉堆金画,这可以让作品从多个视觉角度看都能显得更加立体。”他把绘画与浮雕的技法融入传统瓯塑中,形成了纪实与写意融合的作品。这一审美创新得到了艺术界与市场的广泛认可,大量取材于浙江好山好水的瓯塑创作一经问世,便教人啧啧称奇。

  而西湖、雁荡山、钱江潮等主题作品的走红,无疑也让如诗如画般的浙江牵起了更多人的游兴。

  几十年变化着的技艺

  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

  完成一幅瓯塑作品,少则数月,多则长达1~2年。

  “这就像是要完成一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写生,然后画出草图,定下构图布局后,把工笔绘稿拓印到创作板上,再用油泥为原料,开始创作。”周锦云说,用油泥造成山水、花鸟、人物的过程叫做“堆起”,需要把数百道乃至数千道细小的素材堆出来,层层叠叠,方能呈现出瓯塑的立体感。

  此外,瓯塑中人物的穿着、建筑的风格以及时代的背景,也都需要有确凿的文史根据。因此,周锦云每天都会花上两小时作为固定阅读时间,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正因为瓯塑创作的手续之多令人咋舌,匠人的付出才显得弥足珍贵。

  2004年9月,老父亲重病住院,周锦云早前刚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一份创作邀约,只得医院、画室、机场三地跑。那天从上海飞往银川,他在候机厅里反复推敲初稿,结果错过航班。“后来想想,广播的确一直在喊名字,当时我没多想,还觉得这人怎么这么粗心。”

  时间为瓯塑匠人带来了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扎实的手艺;匠人的坚持与细致,也成就了瓯塑的不朽。经过风干后的瓯塑,色彩明亮不易褪色,坚固耐磨耐腐蚀,可以长期保存,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宋代匠人打广告,现代匠人求转变

  从瓯塑的前世今生说开去

  浙江有三雕一塑,这一塑,说的就是温州的瓯塑。

  “根据资料记载,瓯塑最鼎盛、最风靡的时候是在宋代。那时候的温州老城里,有四五条街都是做瓯塑的,街后头是手工工场,前面是负责买卖的店铺,从规模、交易量以及目前的保存量来说,当时的瓯塑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手艺。”周锦云介绍。

  有趣的是,商业的繁华,使宋代的瓯塑艺人们产生了明显的广告自觉。“据说在宋代时期,各家的瓯塑制品还会印上店号与地址,一来方便顾客循迹觅店,二来也给自己打了一波宣传。”

  周锦云也说,上世纪瓯塑曾一度远销国外,主要供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市场开始萎靡,再加上国内条件有限,导致大量瓯塑产品开始滞销,瓯塑艺人纷纷转行。

  穷则生变,然而周锦云并没有放弃瓯塑,他运用自己长年学习到的能力,提出了瓯塑与设计结合的法子。“我们主推瓯塑相关的室内装饰元素,比如结合瓯塑的酒柜、电话屏、挂画甚至是炕几,把瓯塑作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取得了不错的营收。”

  “可是,目前瓯塑作品的民间购买比例还不到20%。”周锦云还想实现一个愿景,就是希望售价动辄上千上万元的瓯塑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在这一点上,他和他41岁的儿子周海天都在努力。

  “我们想做几款瓯塑主题的旅游周边、文创产品,售价在几百元一个,把这门艺术真正地推广出去。”

标签: 手艺;西湖;匠人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0113505744626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