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现场,叶国传先生(左二)向与会嘉宾赠送作品。温都记者 郑之越/摄
温都讯 昨天,叶国传先生回文诗词新书发布、基金签字仪式暨创作高峰论坛在温大举行。该活动由温大人文学院与浙江古籍出版社联合主办。
叶国传,1944年出生,温州人,别号阿拙。几十年来,叶国传醉心回文诗创作,写下两千多首作品。2016年,编选出版的回文诗词集《非器斋诗钞》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此次出版的新书《阿拙回文诗词选》选录了他所创作的回文诗作品和书法作品。
回文诗,是可以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释义:“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正因如此,回文诗的创作难度较大,对作者的汉语文字把握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当天,叶国传向到场的专家学者和温大学子,举例讲解了回文七绝、回文顶针格、顶针拆字等形式的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给人以启示。此外,现场还进行了“温州大学叶国传古典诗词回文诗创作奖”基金签字仪式。该基金由叶国传胞妹叶秋芬女士捐助15万元成立,旨在鼓励年轻学子进行中国古典诗词创作。
作品赏析
趣字回文顶真格之一
正读:
红露荷池香满月,
月华照水野浮虫。
虫入秋斋夜寂静,
静心宜听动铃风。
倒读:
风铃动听宜心静,
静寂夜斋秋入虫。
虫浮野水照华月,
月满香池荷露红。
专家点评
叶国传的回文诗 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昨天的创作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的几位专家,对叶国传及其作品《阿拙回文诗词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字学家、方言学家沈克成说,叶国传对古诗词拿捏功夫一流,他的回文诗作品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诸葛忆兵说,叶国传作品的境界、内容、题材给人一种平淡、清幽、淡远的感受。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陶然说,读叶先生的诗词,读到更多的是趣味,这也是文学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且叶先生的回文诗集,格调清逸,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情怀的文人雅士。
温都专访
“玩”出的回文诗,灵感来了 有时走着走着也能出来一首
市区繁华的府前街附近,藏着一条幽静的三官殿巷,巷子里几间老旧的青瓦平房,非器斋就隐居于此。温都记者对非器斋的主人即《阿拙回文诗词选》的作者叶国传进行了专访。
回文诗和灵感
上世纪50年代,初中时代的叶国传开始写诗,他称那时的作品为“顺口溜”。高中毕业后,叶国传师从温州知名古汉语学者王敬身,学习古典诗词。
叶国传说,他在一次偶然机会写了一首回文诗,感受到它的美,之后便为回文诗痴迷。而且他的诗大多由“玩”而来,由灵感迸发而来。“灵感来了,诗自己会出来。状态好时,一天能写7首,有时走着走着也能出来一首。”
叶国传口中的“玩”并不容易,因为回文诗要做到对仗十分困难,但叶国传《非器斋诗钞》中的回文诗却做到了。
除了回文诗,叶国传在乐器、书法方面也造诣颇高。在音乐方面,他曾师从律学家潘怀素学习音律,师从词曲学研究大家郑孟津学习词曲。
粗茶淡饭和九山湖
叶国传的妻子郑晨斐,出身书香门第,擅长国画、书法创作,《阿拙回文诗词选》中国画插图系她的手笔。
郑晨斐对丈夫的天赋十分认可。她说,丈夫对物质的要求极低,生活简朴至极,从来不大鱼大肉。但他“玩”的东西不少,除了回文诗、书法和各种乐器之外,还有一个必玩项目——游泳。叶国传游泳不去游泳馆,而是去九山湖,除了冬天,其它季节几乎每天都去。可能因为运动,虽年逾古稀,叶国传仍身板健朗,思路清晰。温都记者 戴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