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一个呼之欲出的“海上花园”。
浙江在线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 陆海旻 通讯员 钱飞琴 王进宏 虞献兵)冬天的海风已不再温柔,海水也随洋流变黄。但只要天气晴好,来自温州城里的人们,依然会驾车穿过灵霓海堤,驶向洞头海岛乡村的深处。
迎接城里客的,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海上花园”:元觉街道花岗村,饱经风霜的石头房,已变身为精品民宿、风格酒吧,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滨海小镇;沿着木栈道攀爬至北岙街道的凸垄底自然村,可见绿树环绕的山谷里,十几栋石头老屋修葺一新,构成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生活画卷……
2003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到洞头调研半岛工程建设,留下了“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的殷殷嘱托。
10余年来,洞头人始终牢记使命,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底又启动了以“花园村庄”建设为核心的“花园系列”工程。目前,首批17个村庄已创建完毕、精彩亮相。洞头亦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区。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海上花园”的魅力。去年以来,洞头区民宿和乡村旅游业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共有民宿212家、床位2103张,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86.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47%,占全区旅游接待游客总量的47.3%。
洞头区委书记王蛟虎说:“洞头正认真贯彻十九大和省党代会精神,抓紧推进剩余‘花园村庄’的创建。我们希望,到今年的5月8日,洞头能全域建成‘花园村庄’,不负‘海上花园’的期待,为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村的复活
冬日的鹿西岛山坪村,不似想象中的那般寂静。
村里的“花园村庄”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6栋石屋改建的休闲民宿,已开门迎客了。这个由山坪女婿投资的项目,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们为此兴奋不已。不远处,乡里投资修建的露营平台上,每逢周末,总有驴友慕名而来,搭起帐篷,燃起篝火,照亮海岛山村的夜晚。
“我们山坪村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村支书郑元安说。
宽阔的露营平台,设在鹿西岛的最高峰,海拔200余米。沿着新修的木栈道,登上平台,可俯瞰整个鹿西岛。
鹿西岛是洞头区东北部的一个离岛,直到今天,岛民依然靠船出行,交通极为不便。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故乡,在外务工创业。“空心化很严重,户籍人口8322人,目前常住的只有4000多人。而像山坪这样的偏僻村庄,只看得见老人们的身影。”鹿西乡副乡长方智森说。
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郑元安,看着山坪村逐渐颓败老去,心中十分不忍。2016年底,得知区里要启动“花园村庄”的创建,61岁的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毫不犹豫地挑起重担,积极申报,山坪村由此成为首批17个“花园村庄”创建村之一。
“‘花园村庄’建设力度空前,像山坪这样的村庄,总共争取到400多万元资金,全部可用于环境治理和改造。”令郑元安兴奋的是,“没想到,无论是在家老人,还是在外乡亲,都很支持村里的决定。岛上企业和村里乡贤,还捐集了45万元的资金。”
不到半年时间,山坪村已惊艳蜕变。漫步其中,只见白墙黛瓦,小道整洁,到处充满了“鹿”的元素。郑元安兴奋地介绍着每个节点景观:“这里是‘老支书的故事林’,前面是‘妈妈的洗衣房’,那里则是‘奶奶的花房’,都是乡干部和设计师出的主意,村民们很喜欢、很自豪。”
在郑元安看来,洞头的“花园村庄”建设,就是振兴乡村的好载体。
区的使命
长长的灵霓海堤,就是习总书记曾关心过的半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7月,洞头正式撤县设区,在灵霓海堤的勾连下,她加速奔向温州大都市的怀抱,也让温州阔步迈向“东海时代”。
但洞头人也明白,已成为区的洞头,不能轻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脚步,变身为一座普通的城。温州乃至浙江,都需要一座“海上花园”,正如当年习总书记留下的嘱咐。
来洞头任职之前,王蛟虎曾在温州市农办工作多年,也坚信美丽乡村蕴含的巨大能量。面对还没有“城”的洞头和建设“海上花园”的历史使命,他认为,从乡村破题,或许就是最好的出路。
总投资22亿元、覆盖全域的“花园村庄”建设,就此拉开了序幕。
花岗村,镶嵌于海岸山壁。层叠排列的100多间石头屋,是它最大的特色。在外游历多年的温商项焱,第一次来到花岗时,便被这种滨海渔村的景象所吸引,得知这里正在整治环境,便毅然决定前来投资。她整体租下花岗村,建造心目中的滨海家园,“人们不用再远行去欧洲”。在项焱的主张下,这个总投资7600万元的项目,不仅没有大拆大建,还做到与自然环境、村庄发展的共生共荣。如今,一期已建成开放,40多位村民被聘为服务员,在家门口上班挣钱。
来到凸垄底,72岁的村民叶明凯,激动地向我们叙述家乡的变化。这个隐藏于山谷、交通极为不便的自然村,如今已化身为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去年以来,为建设17个“花园村庄”,洞头共投入资金5.4亿元,但截至目前,已吸引社会投资2.5亿元。其中,包括花岗村、凸垄底在内的8个特色明显、环境基础好的村庄,已通过项目引进,实现整体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的蜕变
人来人往中,洞头人开始变得更加自信、开放、大气,也更坚信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选择。
在东屏街道大北岙村的民宿一条街采访时,我们记录了张素萍的改变。
1977年生的张素萍,本是普通的渔家女。2015年,在乡干部的鼓励下,她和邻居拿出积蓄,重新装修小楼,开起民宿。去年,村里建设“花园村庄”,形成了民宿一条街。城里人驾车而来,在这里吹海风、吃海鲜、赏海景,好不惬意。
“看到民宿一条街开起来后,我就想,不如兼职当个经纪人,为邻居们介绍更多客人,也让民宿一条街能长久红火下去。”张素萍说,她积极组织姐妹们,去参加市、区和街道开办的培训班,“学习接待礼仪,现在,我们连说话都是轻声轻语的,就是希望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营造家的感觉。”
登上鹿西岛,我们走进了“奶奶的花房”。75岁的叶春花老人,自幼喜欢栽花种草,每每看到路旁的漂亮野花,会想尽办法移栽到院子里。每到盛夏,她家的院子就会开满几十种鲜花。当孩子们长大离开鹿西岛后,打理院内的花草,就是她最大的人生乐趣。
在建设“花园村庄”时,得知此事的乡干部,把老人的故事挖掘了出来,并对小院进行了整修,还给了奶奶更多丰富的花籽。而今,奶奶的小屋不再寂寥,人们路过此地时,看到“奶奶的花房”,总会顺路进来看看,和奶奶聊聊天。
海岛人的眼界,也变得更宽了。
在东屏街道金岙村,人们正热切地期待着台湾101民宿项目的入驻。“我们看中的,不是项目租赁石头房的租金,而是带动村民就业以及农特产的销售。”村主任高明生说,为此,村民还自筹10万余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洞头。随着“花园村庄”的建设,“海上花园”的梦想悄然落地,洞头发展也迎来了清晰的明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