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主创人员在洞头采风。记者 瞿明华 摄
在大门岛,张思聪(中)、邢时苗(右)向王珏的护士了解情况。记者 瞿明华 摄
“兰小草”走了,“兰小草”还活着——幽兰芳草,将在瓯剧舞台上摇曳生长;淡淡清香,将陪伴更多的人前行。本周一上午,紧张的演出间隙,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召集有关主创人员,在北京举行了瓯剧《好人兰小草》(暂定名)的剧本创作会。
这个冬天,因为“兰小草”而格外温暖。
“兰小草”,这个让无数人心怀敬意的名字,曾经困惑了温州15年之久——自2002年以来,每年的11月17日,一位神秘的“兰小草”就会带着两万元,带着他“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捐给急需帮组的人”的“星雨心愿”,如约而至,又悄然消失。这位神秘“兰小草”的真实身份,让温州人猜了很久很久,让几十家媒体追寻了很久很久……不期然间,去年11月下旬,这个15年未解之谜被媒体解开了谜底,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哀恸:“兰小草”,这位感动了无数人、温暖了无数人的温州好人,这位曾被评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等等一系列荣誉却始终不肯现身的好人,他再也不能继续他为期33年的承诺了!因为,他已永远地离开,离开了这个他用如兰的芬芳、如草的坚韧去热爱、去拥抱的世界。“兰小草”——当他已离开,人们才知道了他的名字——王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一位在洞头海岛上默默奉献、救死扶伤了28个年头的乡村医生。
“那天,我正在看报纸上的‘兰小草’,电话响了,是瓯剧院院长蔡晓秋打来的”,我市著名编剧张思聪告诉我,“她说看了‘兰小草’的事情,感动极了!希望我能为瓯剧院写一个‘兰小草’的剧本。说实话,自从十多年前写了越剧《大唐骊歌》,因为岁数的原因,我已搁笔多年。而且,根据真人真事创作剧本,难度很大,但我还是一口应允了,没有丝毫犹豫。”后来,他又邀请了剧作家李涛,两人一起作了很多前期工作,包括两次前往洞头实地采访,去市慈善总会采访等等。
短短两个月,他们就拿出了初稿,征求各方意见后,一改二改,这次的剧本创作会上,拿出的已是第三稿。“从着手要做到现在,感觉特别顺,或许是冥冥之中有好人在保佑我们吧!”张思聪说。《好人兰小草》剧本中的主角王玉生,不止是“兰小草”王珏,还融入了温州其他一些慈善人物的故事,可以说,他是温州慈善群体、温州“兰小草”们的化身。
“这个剧本创作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发生的事情离我们太近了!这样的真人真事,极大地限制了艺术创作的想象空间,不能离开现实太远,不能凭空捏造,所有的情节都要事出有因,事出有据。”张思聪说,“比如说,王珏为什么会许下‘33年每年捐献2万元’的‘星语心愿’?他生前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们只能根据事实大胆想象,在剧中才有了一位因病致贫的老人因不愿拖累子女而选择自尽,从而激发王玉生立下了‘心语心愿’。又比如,剧本里一位父亲,不放心生病的儿子给王玉生看病,要在风雨夜坐船送儿子到温州,却硬是被王玉生拦了下来。这是从王珏的护士那里了解到的,王珏生前,曾经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他常常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巨大的风险。”
现实题材创作的难度之大,已为我国戏曲界所公认。作为温州所特有的一个古老剧种,瓯剧该如何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迈出坚实的一步?这,是当日的剧本创作会上的中心话题。应邀担任该剧导演的温籍著名编导邢时苗向大家阐述了他对“兰小草”的理解:“这是不完整的人生,却美得令人心碎。”他所预见的这台戏,是“一首浪漫的田园交响诗,来自田野,带着爱和温暖,同时又能展现出时代的变迁”。所以,他希望这个剧组的所有人员,从自己的从艺经验,从人性和人的心灵出发去敲击人的灵魂,从音乐、服装、舞美、造型等每个工种出发,去突破自我。
曾8次担纲央视春晚舞蹈总监和现场导演,被誉为当今文艺舞台和舞蹈创作大师级人物的邢时苗,直言自己对于戏曲不是行家,但是对戏曲一直很感兴趣,也很想为家乡戏曲做点事并把它做好,要力争“做一个,就能留一个下来”。
目前,该剧的前期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计划在元宵节后就开排,五月份在温州首演。”蔡晓秋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