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检查灯塔设备
温州网讯 “亲,你想体验海岛灯塔的生活吗?你想远离尘嚣,远离雾霾,寻找拥有漫天繁星的净土吗?机会来了,位于瑞安北麂岛的北麂山灯塔需要灯塔值守志愿者,欢迎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吧,开启你的心灵安静之旅(包食宿)。”近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启动了新一轮的灯塔志愿者招募工作。
灯塔守望者有“全温州最浪漫的工作”之称,2014年2月起,北麂山灯塔开始面向社会招募灯塔志愿者。4年来,这一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的活动,报名人数中符合报名条件的超过3000人,截至目前,已完成77批共179人值守志愿服务。
如今,灯塔守望者成为一张“公益名片”,在迎来络绎不绝的志愿者的同时,也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
日前,记者联系上几名守望者,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守望故事”。
2014年志愿者
老乡长回北麂守灯塔
2014年2月,招募灯塔守望者的启事一经发出,就引起热议,300多名志愿者争先报名。报名者南至香港,北达沈阳,不仅有师生、职员,还有退休工人、企业家等。温州航标处最终确定首批两位志愿者冯西村、林健。相关负责人说,这两位被选中的原因是:有志愿者经历,懂柴油机发电知识;时间自由;报名早。
日前,冯西村告诉记者,他在灯塔上生活了11天,无论守望者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阅历,能在灯塔上远眺大海放空大脑,都是一种难得的体会。
冯西村今年57岁,现在瑞安市汀田街道当主任科员,已经退二线,他曾在北麂当过3年副乡长,早在1998年就去过灯塔。
他说,自己看到招募启事的时候,还在当汀田街道纪工委副书记,那时没多想就报了名,结果顺利入选,登岛那天,自己只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没有通知在北麂的熟人,“毕竟我是去干活的”。
他表示,岛上的工作单调乏味,对灯塔里的工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这些志愿者的到来,多少能减轻工人们的值班压力,让他们能多回几次家,多陪伴一下家人。
从2014年4月1日登岛到4月11日离开,冯西村在空闲之余写的“灯塔守望记”还在《温州晚报》上连载。
跟冯西村一起来的温州市区人林健,今年也50多岁了。林健从事销售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他当年的行李中,特地放进一本哲学书,“我觉得,在那样的夜空中感悟人生,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结束守望者的工作后,冯西村跟林健组建了一个志愿者协会。四年来,协会已有100来名成员,他们每年都会去接送全国各地来北麂的志愿者,并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
2015年志愿者
星空下记录一天生活
2015年4月8日,女大学生陈致远和杨梦琪一起来到北麂山,当起灯塔守望者。
日前,记者联系到她俩,她们都已毕业三年并参加工作。
回忆起那段“守望者之旅”,她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美丽的星空。
陈致远说:“到晚上,天上的星星特别多,特别亮,因为那里没有光污染。因为岛上信号不好,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只能坐在那里看看星星。”
陈致远每晚还会写日记,把一天的经历和感受记下来,她说,这是带给家人和朋友最好的礼物。
作为志愿者,她俩都要赶在天黑前爬上灯塔,仔细擦洗灯罩。天一黑,灯塔就会自动发光。137米高的北麂山灯塔,是我国于1992年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型灯塔之一。北麂岛附近海域暗礁多、风浪大、雾气浓、台风频繁,北麂山灯塔是引导中外船舶进出温州港、飞云港和鳌江港的重要标志。灯塔守望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确保灯塔在夜间能够正常发光。
灯塔工作人员
18岁开始守望28年
与志愿者花10天时间体验灯塔守护工作不同,灯塔工作人员则是对灯塔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望。
北麂山灯塔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包括灯塔班组长杜忠良和妻子杨圣华。岛上的4名工作人员平常是分为两组,一组干满20天就可以离岛休息10天,另一组工作人员接着上。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麂人,对出身渔民之家的杜忠良而言,在灯塔上工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他18岁开始守望灯塔,至今已有28年。
2014年3月,他妻子也考入北麂岛灯塔站,成为站上第一名女灯塔工,他俩以夫妻档的形式继续守望灯塔。
杜忠良说,看管灯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灯塔上的灯在夜间的12小时内发亮。在夜间值班时,每两个小时需要查看一下灯塔上的灯是否保持发亮。北麂岛上的灯塔每20秒闪烁三下,据杜忠良介绍,这代表着这个灯塔的地理位置,每个灯塔闪烁的次数、时间都不相同,相当于是灯塔的身份证。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无关紧要,但是对于行驶在海面上的船只而言,则意义重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