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征在示范课上与新疆学生亲密互动(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李林锦抱着孩子哭了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4点半,温州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12位我市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带着新疆阿克苏拜城人民的祝福回到温州故土,家人、朋友都捧着鲜花在国内到达出口等候。
去年2月,我市选派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23人对口支援拜城,其中援疆教师医生12人深耕教育、医疗等领域。过去的将近500个日夜,他们发挥组团优势,为拜城送去先进教学理念和医疗技术,留下数不清的感动。
在机场迎接室里,援疆代表彭征老师和李林锦医生,向记者动情地分享在援疆的日子里,与其他“援友”并肩走过的奋斗足迹。
援疆医生李林锦
“移植”温州微创技术
填补当地的手术空白
昨天,看见人群中钻出的大儿子和9个月大的小儿子,援疆医生李林锦紧紧抱住,亲一口,专注地看了两秒,再亲了一口。突然,小儿子因为“怕生”哭了,李林锦也跟着泪流满面。
2017年2月,李林锦出发前往新疆时,妻子刚怀二胎,8个月后,小儿子出生,虽然每天晚上都会跟孩子视频聊天,但是因为孩子没在现实中闻过父亲的味道,抱在一起的瞬间,还是“怕生”了。
李林锦原是温州市人民医院泌尿结石中心副主任医师,他与新疆的缘分,要从2016年说起。
那年三月,医院里来了一位学习泌尿微创技术的医生,名叫吐逊江,来自拜城,李林锦是带教老师。三个月后,吐逊江临走前和李林锦说,拜城的农牧民由于当地气候、水质、生活饮食习惯等原因,得了很多泌尿方面疾病,但是医疗技术跟不上,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如果李林锦能有机会去那边再带他一段时间,把技术留在那边就好了。
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李林锦内心援疆的激情。得知妻子怀孕后,他知道那时援疆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最终还是带着牵挂开启了这段新征程。
一年半时间里,李林锦把温州经验“移植”到拜城县人民医院,手把手带着当地医生进行了400余例泌尿手术,其中3类难度手术300来例,4类难度手术50来例,手术新技术30来项,一些技术使拜城县人民医院成为阿克苏地区少数掌握这些技术的医院之一。
数百例的泌尿手术,让李林锦与新疆患者结下了救治情缘。他的行李中,躺着一封患者母亲写给他的感谢信。
去年,一名7岁患者突然腰痛伴有低烧,小便出现淡红色,经检查患上右输尿管结石。幼儿结石,特别是外加发烧等症状,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因为拜城此前没有开展过儿童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家属准备送孩子去阿克苏或是乌鲁木齐救治。然而路途遥远,家属又不放心,后来又多方打听得知拜城县人民医院有温州来的专家,才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到该院。李林锦得知后,立刻安排微创手术,术后3天,小男孩便出院了。待小男孩康复后,他的妈妈为了表示感谢,用维语和汉语写了感谢信。
昨天,李林锦虽然人回到了温州,但是他的心还牵挂着拜城的病人。
问他的心情如何,他笑着说,用一段歌词来表达吧: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冷和热,点点滴滴在心头,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这一刻,愿心中,留着笑容,陪您度过春夏秋冬。
援疆教师彭征
组织教育科研月活动
创设“生命之树”课程
今年高考结束后,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一本上线217人,上线率为18%,比去年提高了7%,其中该校最高分653分,创下拜城县近10年最高分纪录。这背后,是拜城县第四高级中学副校长彭征带领的援疆教师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所做的注脚。
彭征原是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学生实践活动处主任,2017年2月,他离别爱人、5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来到拜城,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作为主抓学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彭征很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
刚到学校时,他进行了摸底,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二模的考试,糟糕的成绩让人触目惊心;进行听课调研时,发现老师们都是“满堂灌”,教学方式方法非常落后。如何才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呢?他咨询了一些教育专家,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定出四条途径: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师带徒、以己示范。
一年多来,他牵头开展拜城县高中教师素养提升大赛,组织“拜城县首届教育科研月活动”等;规范教研制度,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依托援疆教师工作室吸纳了当地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4人,搭建平台,结对帮带了72位教师;对国语不达标的54位教师开展培训,以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汉语水平专项培训。
“要想让人服你,那在专业上必须得有两把刷子,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而且最直观的就是课要上得好。”彭征说,他在拜城四中开了28节示范课,15场讲座,指导磨课研课68节,收获了老师们钦佩的目光。除此之外,他还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编印了《晨读暮诵》《生活中的趣味数学》两门12.5万字的校本教材,填补了拜城四中校本教材的空白。
援疆一年半,让彭征尤为自豪的是,他在拜城四中创设了“生命之树”课程体系,其中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深受该校师生欢迎。如今,拜城四中的400多名教师、4000多名学生,都学会了“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的3分钟内,心肺复苏可以救人一命,让全校师生都学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昨天,回到温州的彭征回望援疆经历,最大的感触是:一年半的时光,磨炼了自己的心智和耐心,对以后的工作肯定起到更好的帮助。所以,与其说付出,不如说是收获。
-新闻链接
第九期第一批人才
智力援疆硕果累累
我市第九期第一批援疆人才认真开展结对认亲、人才“传帮带”、“一家亲讲坛”、“送医送教下乡”等活动,打造民族团结样板工程。一年半时间里,援疆人才为当地“传帮带”49名教师、医生,帮带对象获自治区级荣誉8人次、地区级荣誉19人次,职称晋升至中高级31人,其中3人被评为正高级职称;援疆教师团队顶岗完成3000多个课时数,开设公开讲座85次、公开课117节,组织和举办各类县级教研活动38场次,送教下乡15次,援疆教师通过理念传输,将温州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与拜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助推了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水平提升;援疆医疗团队帮助医院开展技术创新41项,开展科研项目2个,开展手术634台,送医下乡11次,协助购置移动诊疗车,帮助打造移动诊疗中心、帮助建立“一键式床旁结账系统”,相关工作走在南疆前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