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7月27日电(徐乐静)11年前,刚满20岁的毛陈冰不会想到,一次千里献血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弦,让自己成为全国道德模范;11年后,站在平阳“最美现象”研讨会的现场,见到了许多与她一样平凡且“最美”的乡亲,她突然发现,家乡这座浙南小县城已经成为了“大爱之城”。
全国道德模范毛陈冰。新华网发 陈青啸 摄
小县城里聚大爱
毛陈冰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且记忆深刻。
那是2007年,正在上大学的毛陈冰在一稀有血型QQ群里看到求助信息,知道贵州一位AB-RH阴性血型的孕妇急需救助。
于是,她动身前往,1600多公里,20多个小时,乘飞机、坐汽车……一路状况不断,好在及时赶到并捐出了240毫升“熊猫血”,帮助孕妇脱离了危险。
“我只是做了一件能力范围内的小事。”7月26日,在平阳县“最美现象”研讨会现场回忆时,毛陈冰说道。在平阳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县城里,具备道德之美的人又何止毛陈冰一人。
“这个小女孩我一定要帮助的,不管此时此刻我有多大的困难,我还是要倾注一切来帮助她,毕竟这是一个生命。”2014年,平阳“好老板”赵章惠为实现曾经许下的承诺,将私家车抵押贷款30万元,挽回了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小女孩的生命。
还有“最美司机”吴斌,他用生命履行职责,保护全车乘客安全;“最美村干部”毛信勃,他在台风期间护住了30多位村民,却痛失了妻子和儿子;花甲老人王钦昂、王钦朗,两兄弟倾其所有给了弃婴新生;老年义工队伍坚持10年施粥助人……一个个感人事迹,一位位“最美人物”,一股股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平阳聚成了大爱。
培育道德沃土,滋养“最美”力量
小小县城,为何“量产”最美人物?在平阳县委副书记周基斌看来,这是平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成果。近年来平阳县以社会道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全市前茅,精神文明建设也开花结果。
正如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小燕所说,在学习、争做、崇尚“最美”,合力攀登道德巅峰的路上,平阳县委县政府做了领头羊、领路人。
据了解,在平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里每年都会举办“最美平阳人”、“道德模范”、“感动平阳人物”、“平阳孝贤”等数十类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激励更多的单位、个人争当模范。
平阳党员干部定期开展“夜学、夜访、夜帮”活动,寻访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群众也乐得“光临”文化礼堂,不仅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还参加道德建设论坛、讲座,接受道德教育的洗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阳县共产生了国家级各类道德模范、标兵6人,省级5人,市级5人,今年该县共选出“平阳好人”24人,乡镇好人86人。
学习最美 争做最美 尊崇最美
“政府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不仅仅是领头人,更应该是位‘能工巧匠’。”在浙江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看来,孕育“最美现象”,政府这位“巧匠”要有一个优质的“文化工具箱”。
“文化教育、文化建设会为人们提供一套关于如何行为的‘工具箱’,就是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不同的场景下,人们从‘工具箱’里面拿出合适的准则来行动。”王平用社会学“文化工具箱”理论进行分析,他认为,平阳孕育大量“最美人物”形成的“最美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阳的“工具箱”里面放了很多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营造了学习最美、争做最美、尊崇最美的大爱平阳。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浙大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家成分析认为,“最美现象”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自然呈现,源于平阳人突出的道德意识,这种突出的道德意识来自于平阳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
“平阳孕育了永嘉学派平阳学统,‘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思想主张薪火传承了千年,是形成今天平阳‘最美现象’最主要的文化基因,更是平阳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张家成在平阳“最美现象”研讨会上如是分析。
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和平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温州,曾采访过当地众多“最美人物”。他认为,习武之乡的传统对产生“最美现象”有一定的影响,平阳“最美人物”的心中有义,这种“义”包括了情义、道义、正义。
“这些人平凡却不平庸,他们心怀善意,坚守道德,让善成为习惯。”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作家戈悟觉看来,“最美”平阳人都是可亲可爱可敬的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