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在温州,大型会议、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的现场,几乎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用手指追赶声音,无论发言者的语速多快,她都能记录下每一个字。
因为喜欢文字工作,瑞安的80后姑娘玉荣接触到了速录行业,创办了温州神指会晤速录有限公司。由她带出的团队,为温州各种重要活动做会务记录。而今,她开出体验式“烘焙教室”,为健康甜品爱好者传授指尖技艺。
为一句“玩笑话”立志回温创业
玉荣从小与父母生活在南京,15岁之前她都没有回过温州。直到2000年,她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回到温州读书,才有机会了解这个令她好奇的家乡。
2008年毕业后,她找到温州一家报社当起了实习记者。眼看着快要争取到转正的机会,姐姐的一通电话,让她无法继续喜欢的文字工作。“姐姐说,父母在家里争吵了三天,他们不希望我做比较奔波的工作。”就这样流着眼泪,玉荣离开了报社。
此前的采访经历,让她有了快速识别记录会议文字的功底,也对此产生一些兴趣。于是,她决定到杭州参加专业的速录培训。那里有省内各地来求学的人,大部分希望学成之后回当地的法院做书记员。
“班上有同学开玩笑说,温州没有速记。我听完是有些气的。”结业后,玉荣本来有机会被推荐到杭州中院或阿里巴巴工作,但她决意要回到温州做速录。
然而,她回来以后却发现,温州并没有雇用她的公司,仅有的两个培训点也相继关了门。为了坚持梦想,她在闺蜜的帮助下,拿着2000元置办了一套桌椅、一部电话,并注册成立了公司。她的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动车事故后曾为温家宝做现场速录
2010年的时候,速记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已经普及,温州对此相对陌生。玉荣买了一本很厚的黄页,从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到企业,她一个个打电话去了解需求。终于,她拿到了第一笔单子,市委党校的中青班培训。
此后,“神指会晤速录”随着口碑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市图书馆、酒店会议室等处,为各类大型活动做速录。7年多来,她公司所承担的速录工作有2000多项,字数达3亿多字。除了日常工作,她也会去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课传授速录技能,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速录师,其中一些走上了法院书记员的岗位。
多年的速录工作中,让玉荣印象最深的,还是2011年7月28日,她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速录工作的经历,当时温州本地媒体还对此进行专门的报道。
那是7·23动车事故后第六天,温家宝来温,要在事故现场开记者会,新华社要将温家宝与记者的现场答问即时转换为电脑中的文字,全球直播。当时,新华社温州支社相关负责人在温州找速录人员,多方联系无果。后来,温州一家媒体平台推荐了玉荣。
接到任务后,她和助手提前一天被安排在景山一家饭店,与外界断绝联系。7月28日当天,她一早跟车到现场布线测试,确保万无一失。在她的身边,两位国新办人员、两位新华社的工作人员盯着她的手和电脑界面,审核后立刻发布。“后来看视频,才知道总理说得那么动情,速录时,我脑里就是一个个音符,要快速转化成文字。”玉荣回忆说。事后,她不愿收劳务费,义务做了这场速录。
“语音识别离不开人的智慧”
一分钟看打260个字,听打最快每分钟240个字左右,玉荣练就的打字速度,是常人的2-4倍。当然,做活动的文字记录,仅仅快是不够的,必须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
在速录工作中,很多会议、学术报告具备专业性,而且存在很多专业术语,尤其是古代文化、宗教、科技类的很容易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速度和质量,每次速录前,她会要求自己或团队先“预习”相关资料,以便从容应对每一场活动。
对于网上传的“速录2小时挣1000元,工作体面赚钱快”等言论,只有玉荣这样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苦。“大家看到我们坐在那里是2个小时,但是我们不能走动,不能分神。回来以后还要反复多次校对。”速录师的工作远比看起来的要辛苦很多。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有人说速录将会被替代,但玉荣不这么认为。早在2015年底,她就专门去北京学习了解语音识别的相关技术,确实能对语音的转写翻译起到作用。“但是每个人的说话习惯和口音都不同,讲话的环境也不同。如果所录的音频文件中讲述者的普通话不标准,声音很轻或是现场很嘈杂,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就会大大降低。另外多人对话的沙龙、论坛等形式,语音识别也无法区分讲述者的身份。”
因此,她认定“语音识别+人力智慧”的方式,将是速录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也是她这两年正在转型升级的方向。
“烘焙教室”传授另一种指尖技艺
7年多的速录工作,让玉荣结识各行各业的人,她从来不把大家只当用户,而是真心处成朋友。每年年底,她会做些手作、糕点送给大家,即使单位换了、地址变了,只要她知道的,也一如既往地送上亲手做的小礼品。2016年底那次,她连着几天几夜,做了500多个戚风蛋糕送了出去。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产生对烘焙的兴趣,就专门去福建学习。每个地方的人对口感的要求不同,她回来以后的半年时间,就不停地尝试调试配方。比如一款蛋黄酥,糖分的配比、酥皮的口感、豆沙的松软,每调整一次她就自己尝一次,前后推倒重来了100遍。
在研究出了五六十种产品种类后,她于去年5月份在禅街上开出了第一家“曦之心”烘焙坊,坚持采用健康无添加食材,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
如今,她又在市区新城东瓯智库商业区,一条闹中取静的小巷中,开辟了220平方米的“曦之心”美味派对生活体验馆。那里的布置,就像日韩电视剧里的“烘焙教室”,有一个个的小操作台,齐备的设施和器具,专门的教学老师。
品味下午茶、包间聚会、享受烘焙体验的乐趣……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玉荣已经承接了2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有亲子体验、单位团建、生日派对、读书会等。当然,对于速录这个老本行,她也会一直坚持。
“不改玉心坚似石,定成荣业茂如华”,正如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叶良中用“玉荣”两字为她写的这副对联,董玉荣没有想过一定要创多大的业,只求不忘初心,把自己指尖上的技艺,传播给更多的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