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2018级起全市小学起始年级的班额不超过45人、三年后实现所有学校宽带到教室、组建城乡教育集团……昨日,《温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出台,为我市今后三年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制定一系列措施。
《计划》从城乡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主要措施。根据《计划》工作目标,到2020年,争取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9%;城乡校网布局更加合理,义务教育超常规模、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该《计划》,是紧紧围绕温州教育发展需要,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水平,让城乡学生在家门口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今年全市新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所
远乡村学校和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城镇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间、校际办学条件趋向一致。
教育装备方面,至2020年,所有学校均实现宽带到教室,无线宽带覆盖校园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全市小学、初中每个教室均配置多媒体小平台。
城乡学校布局规划方面,我市在推进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乡接合部开发中,要优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设施建设。
学校建设方面,2018年全市新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所,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7%以上。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9%以上。
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大对偏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乡村任教经历成职称申报前置条件
将小学、初中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申报中高级职称的前置条件。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或从城镇到乡村学校交流任教的教师,在申报高级教师职称时予以倾斜。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方面,落实任教津贴、特岗津贴、生活补助金和乡镇工作补贴等乡村教师待遇倾斜政策,及时调整津贴标准,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收入水平。
乡村学校编制管理方面,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并逐步压缩学校非教学人员。为解决乡村教师编制不足,各地可探索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对走教教师根据实际给予相应工作补贴。
健全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积极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教师职称评聘方面,
关键词:管理水平提升严格控制城乡义务教育规模和班额
我市将组织实施《温州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彻底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提倡实施小班化教育。要规范城乡义务教育招生和学籍管理,杜绝新的大班额出现。从2018级起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班额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统筹解决城乡随迁子女的就学,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量化管理机制,简化优化入学手续,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各地要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与本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另外,在城乡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我市将深化城乡集团化办学改革,各地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老校带新校,以及委托管理、联盟办学等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形式,组建城乡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