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父母都当医生是怎样一种体验?听“医二代”诉苦
2018年08月20日 08:22:22 来源: 温州网 何群芳

  许张晔一家在浙大医学院前的合影

  温州网讯 “目睹医者父母的艰辛历程,仍选择医学之路,是对医学的最好致敬!”昨天“中国医师节”,温医大附二院产科主任许张晔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并配了3张“未来的小赵医生”的照片。

  “小赵医生”是许张晔19岁的儿子赵慎之,现为温州医科大学大一学生。这个“医生之家”,跟平常的家庭有什么不一样呢?且听老师伯说一说。

  这正是:

  父母从医啥体验?

  忙忙碌碌没空闲!

  言传身教感受深,

  选择同行任在肩。

   半夜醒来,父母都去抢救病人了

  昨天是8月份的一个普通周日,对大部分市民来说是个家庭团聚日。但对许张晔一家来说,除了医师节带来的一些关注外,跟平时没有太多不同——担任温医大附一院创伤外科副主任的父亲赵峰当天虽然没有值班,但需要在家随时待命;上午,母亲许张晔所在的科室邀请上海专家过来讲课,下午要在家忙着项目评审;儿子赵慎之作为“未来的小赵医生”,在温医大附一院手术室内度过了首个中国医师节。

  “父母都是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媒体设置这样的网络问题,不少医生子女列队“声讨”父母光顾着照顾病人,无暇顾及自己。

  对此,赵慎之的感受也是“差不多”:放学后,到学校接他的不是爷爷就是外公;周末一个人在家是常有的事,因为“爸妈都去医院看病人了”;至于周末一家三口逛公园,印象中更是没有过。

  赵慎之说,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半夜醒来家里空无一人,桌子上只留下一张纸条的场景。“父母哪儿去了,无非就是一个值班,一个半夜被叫去抢救病人了。说不害怕是假的,不过后来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经常半夜被开门关门的声音吵醒,他们俩都去医院抢救病人了。吵醒了也没事,翻个身继续睡。”

  大部分假期在爷爷或外公家度过

  “周末三个人经常不在一起,即使在家也都是各自忙着手头的事情,或者干脆都不在一个城市。”许张晔说,下周末,一家三口就要分隔三地:丈夫去玉环当地医院帮扶,她去杭州开会,儿子趁暑假跟同学去青岛玩。

  “寒暑假出游?最多两三天。”赵慎之说,因为排班关系,父母中有一个人能抽出两三天在附近转转已经很好了,大部分的假期,都是在爷爷或外公家度过。下周末的青岛游,是他为数不多的远途旅游。去年高考后,他跟同学第一次去了首都,在那之前,他的生活圈子从没出过省。

  “我们最多只能抽一个周末带他去周边玩一下。”即使这样短途的出游也很少,以致于许张晔在家找全家福的时候,只找到了2张。一张是夫妻俩在研究生毕业时的合影,那时的赵慎之只有六七岁;另外一张是3年前,一家三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前的合影,那也是夫妻两人的母校。

  80个高考志愿全部填了医学

  即使带儿子参观了她的母校,许张晔也一度认为儿子不会选择读医。因为中考前夕,儿子曾跟她就加分聊过一次:医生这么危险的职业,子女为什么不能加分?“那时候,我觉得他可能不会选择从医这条路。”

  因此,在去年高考前与儿子的谈话中,许张晔才得知儿子的选择。“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一定要学医,希望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夫妻俩给儿子分析了学医的辛苦,包括晋升、学习、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等,“但他的态度很坚决,说喜欢当医生。”

  在赵慎之看来,是父母的“放养”,练就了他一贯的独立以及对医学浓厚的亲切感。“小时候很喜欢去医院,感觉挺有意思的。看爸妈穿上白大褂,觉得特别帅气。”赵慎之说,在家的时候会偶尔听父母交流在医院救治的病人情况,觉得医生这个职业非常厉害,“能把生病的人治好,快死的人都能救回来,很有成就感。”

  在80个高考志愿中,赵慎之全部报了医学。“我们很高兴他的选择。这说明他对父母职业的认可,他看到了人们对医生的尊敬。我们给他做了榜样。”

标签: 医生;医大;合影;医学;医师;产科主任;艰辛历程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